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固始汗

固始汗

1582—1655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顾实汗,皆“国师”之音译,名图鲁拜琥(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一说指头缠白布信仰伊斯兰教部众居住的城市)之4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三十四年(1606),因调解平息卫拉特与喀尔喀战事之功,备受推重,被东科尔呼图克图授以“大国师”称号。自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1606—1636),率所部与杜尔伯特首领达赖台吉游牧于恩巴河和喀拉库木河一带,后徙额尔齐斯河支流托波河流域。崇祯七年(1634)冬,与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远征哈萨克,获胜。九年,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同年,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牧地的需要,应西藏黄教代表人物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青海,从塔尔巴哈台经伊犁和塔里木盆地,于次年抵青海,击败却图汗,据其地。十一年,至拉萨会见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和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获“顾实·丹增曲结”(“国师·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为“佛教护法王”)尊号。蒙语又称为“顾实·诺门汗” (“国师·护法汗”)。十三年(1640),攻灭康区白利土司顿丹多吉。同年,出席卫拉特和喀尔喀领主大会,共同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翌年,兴兵入卫藏,击溃第悉藏巴军队。十五年,灭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命长子达延鄂齐尔汗驻守拉萨,以第六子多尔济佐之。竭力扶持黄教,以前后藏之税收奉献五世达赖作为寺院费用,并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授予“班禅博克多”(睿智英武)尊称。除日常政务由其控制的第巴索南饶丹料理外,西藏高级官员均由自己委任,并制定“十三法律”,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直接控制西藏军队,严厉镇压藏巴汗拥护者之反抗,牢固掌握青、藏地方政权,以黄教护法王自居。屡遣使与清廷联系。顺治三年(1646),与卫拉特各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十年(1653),受封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对加强西藏地方和清廷的联系起过一定作用。后病故于拉萨。

猜你喜欢

  • 诏匾勐

    1680—1724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作召匾勐。傣族。车里宣慰使※刀木铸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父卒,清廷委其为宣慰使,年方4岁,由母蝶宇摄政。年22岁始亲政。在职

  • 李世倬

    ?—1770清代画家。字天章,一字汉章、天涛,号谷斋,又号菉园、星崖,别号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清在居士。朝鲜族。李氏。汉军正黄旗人。总督李如龙子。官至右通政。少随父至江南,从师王翚,得其传。

  •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后梁贞明四年(晋天祐十五年,918)十月,晋王李存勖(沙陀人)谋逼大梁(今河南开封),自魏州率师次于杨刘(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古黄河南岸),略地至郓、濮而还,营于麻家渡(今山东鄄城

  • 中英新订藏印条约

    1904年英军上校荣赫鹏强迫噶尔丹寺长罗生戛尔曾等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清政府不予批准,为挽回主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等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专

  • 乌蒙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

  • 莽布支

    藏语“mang po rje”之音译,意为“众人长者”、“众人之王”或“众人之尊者”。系对吐蕃地方领袖人物的尊称,后成为人名组成部分。在唐代吐蕃大臣中多见有此称谓,冠于名前,以示其尊。亦有专以此为名者

  • 辽陵石刻集录

    书名。伪满奉天图书馆编纂。凡6卷。1934年刊行。辑录当时已出土的全部契丹小字资料,并反映当时对契丹小字研究的水平。卷一为金毓黻写的绪言,卷二是影印的辽庆陵出土的汉字和契丹小字的皇帝与皇后的哀册以及其

  • 奇首

    即奇首可汗,又记作奚首。传说中的契丹始祖。有八子,繁衍为八部。时在潢河(今内蒙古境内西喇木伦河)西、土河(今老哈河)北一带活动,“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辽史》记在木叶山(两河交汇处,契丹发源地,契丹

  • 阿鲁盌斡鲁朵

    见“永昌宫”(636页)。

  • 贯只哥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湖广行省左丞相※阿里海牙之子,文学家※贯云石之父。大德至延祐初,任职湖广,官至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延祐二年(1315),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元年(1324),调江浙行省。后任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