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诚牌
女真文字符牌。1976年出土于原苏联滨海地区苏昌城以北赛加古城155号遗址。银质。圆角长方形。长22厘米,宽6.5厘米。上端有一圆孔系穿。牌上女真字为空心楷体,首字为御押,正文分3组,共5字,意为“国之诚”。是一种信牌。牌上文字书写款式为竖行,但组成一词的两个女真字却先左后右地横并在一起,此写法类契丹小字,女真字为仅见,颇具研究价值。此牌文字与日本古籍《吾妻镜》所载“银简”文字同,可校史抄之误。
女真文字符牌。1976年出土于原苏联滨海地区苏昌城以北赛加古城155号遗址。银质。圆角长方形。长22厘米,宽6.5厘米。上端有一圆孔系穿。牌上女真字为空心楷体,首字为御押,正文分3组,共5字,意为“国之诚”。是一种信牌。牌上文字书写款式为竖行,但组成一词的两个女真字却先左后右地横并在一起,此写法类契丹小字,女真字为仅见,颇具研究价值。此牌文字与日本古籍《吾妻镜》所载“银简”文字同,可校史抄之误。
见“固始汗”(1431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首领可成哥等92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野木河等4卫同时设立,以可成哥等为指挥、千百户官。《明实录》载七年(1409)三月设葛林等11卫时,内又
阿昌语音译。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对寨神称谓。各村寨都有,立于寨头或寨边,多以高大、茂密和怪异的树木为标志,一些村寨还专门建有寨神庙。每年必须定期祭奠两次或三次,主要是祈求保佑五谷丰收和人、畜平安。此
见“潢河”(2464页)。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作摆腰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次子。领巴岳特部,驻牧于大同西北边外300余里的一克掬力革。在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守口堡与明朝互市。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牧地东界鄂尔多斯右翼前旗,西界右翼中旗,南界清水营边城,北界左翼后旗。唐为河滨县地,宋入西夏,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农
清代台湾高山族抗美首领。又称卓杞笃,笃其卓。凤山县琅峤尾龟仔角十八社头人。同治六年(1867),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七星岩遇风触礁,乘小舢板于琅峤尾龟仔角登陆,被当地高山族人袭杀。美国政府借机命海
※契丹部族名。据《辽史·国语解》:“北剋、南剋,掌军官名,犹汉南北军之职”。统和十二年(994),以※奚府二剋所辖民户分置二部,成为辽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原为所俘奴隶,时获释免,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
先秦时对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江苏、安徽一带诸夷的泛称。《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阴夷。”《论语》、《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越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