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圣武记

圣武记

书名。清魏源撰。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并刊行。二十四年(1844)、二十六年(1846)重订。14卷。前十卷为纪事本末体。卷一:开国龙兴记一、二、三、四、五;卷二:康熙戡定三藩记上、下;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一、二、三,康熙亲征准噶尔记、雍正两征厄鲁特记;卷四:乾隆荡平准部记、乾隆戡定回疆记、乾隆绥服西属国记、乾隆新疆后事记、道光重定回疆记、道光回疆善后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上、下,西藏后记,乾隆征廓尔喀记;卷六:国朝俄罗斯盟聘记、俄罗斯附记等;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上、下、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乾隆再定金川土司记、国朝甘肃再征叛回记、乾隆湖贵征苗记、道光湖粤平瑶记;卷八、九、十是有关各地农民起义记载,是作者阐述清初建国,定鼎北京,绥服漠南、漠北蒙古,平定三藩、准噶尔部贵族、大小和卓木、张格尔等之乱,及经略金川、西藏、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镇压回族、苗族、瑶族和各地农民起义等史实。后四卷是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议论。凡练兵之方,治军之法,筹饷之道,应对之策,皆所论列。除以上两部分外,还穿插着其使用重要史料之附录。是书取材极富,除经书、正史、实录、方略、地方志及私家著作外,还有亲自采访的传说。是有清一代第一部以专题私撰清代历史的著作。其中尤以对蒙古各部及中亚地区各族的研究篇幅最多。为研究清代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苗族、瑶族,以及中国西南地区各族与清朝政府关系的重要参考书。因取材不尽为第一手资料,且在论述过程中,完全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讹误屡有所见,使用时需慎重。

猜你喜欢

  • 南儋耳

    见“儋耳国”(2516页)。

  • 鸣沙县

    ①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隋大业初改名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599)置,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东鸣沙州,并为环州治所。武德二年(619),于此县置西会州,贞观六年(632),更置环州,

  • 梁弥忽

    宕昌羌国王。又作弥忽、梁瑾忽、瑾忽、梁瑾慈。开国主※梁懃之孙。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遣子梁弥黄奉表献方物,求内附。魏太武帝遣使封其为宕昌王,封弥黄为甘松侯。自足,世修职贡,卒,孙虎子(一作彪子)

  • 内蒙古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

  • 阿吾勒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又译为阿乌尔、阿吾尔。指若干牧户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为“村庄”。既是氏族部落最基层组织,又是生产单位。与蒙古、柯尔克孜等族阿寅勒相似。一般由七八户至十几户牧民组成。解

  • 南院行官三司

    西夏官署名。属下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2都案,4案头。

  • 书库尔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 阿点夷离的

    辽时对妇女的尊称。契丹语音译。是由“阿点”和“夷离的”复合成的词组。“阿点”意为“贵”;“夷离的”与“乙林免”词干相同,意为“妃”、“大臣夫人”。合为“贵妃”或“贵夫人”之意。

  • 三失之训

    辽太宗临终前的感言。会同五年(942),辽太宗耶律德光挥兵南下攻打后晋,九年(946),军入汴京,灭晋。次年二月,登正殿,行大典,受百官朝贺,改元大同,并改国号为“大辽”。随即遭中原民众强烈反抗,宋、

  • 乌蒙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