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伦诺尔会盟

多伦诺尔会盟

清代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的一次会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率兵攻掠喀尔喀蒙古,喀尔喀3部数十万众投清。清政府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召集喀尔喀各部贵族,在内外札萨克适中之地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举行会盟。参加会盟的有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札萨克图汗策旺札布、车臣汗乌默客及善巴等35名喀尔喀蒙古贵族。他们于朝觐清圣祖后在盟会上达成如下协议: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纠纷,土谢图汗部与札萨克图汗部重归和好;共同遵守清朝的法令;改革官制,废除旧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依次授以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爵位;依内蒙古49旗例,编旗、佐、封受札萨克,改喀尔喀左右翼为左、中、右3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这次会盟,对改善喀尔喀蒙古封建主之间的关系,驱逐噶尔丹出漠北,抵御沙俄的扩张,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北方边防,起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突厥语词典

    书名。亦称《突厥语大词典》。中国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注释的突厥语辞书。马合木·喀什噶里编著。成书于宋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1074)。共8卷。收词近7500条。作者全名马合木(或译马赫默德)·本·侯

  • 回屯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奉命率兵至伊犁驻扎屯田时,又从阿克苏、乌什、赛里木、拜城、库车、沙雅尔等地迁移维吾尔族农民300户,安置在伊犁河南海努克(今察布查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书名。南宋李心传(1166—1243)撰。200卷。记宋高宗一朝史事,一名《高宗要录》。心传,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字微之。30岁参加贡举落第,自是闭户读书,成为“有史才,通故实”的学者。后经推荐

  • 大如者部

    即“大如者室韦”(97页)。

  • 巴林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北部。牧地当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及其下游西辽河)北岸。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全宁卫,后属兀良哈北境。至达延汗曾孙苏巴海,号所部为巴林,与喀尔喀为兄弟部落,役属于察

  • 长善

    ?—1889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姓他塔喇氏。字乐初。同治五年(1866),累官山海关副都统。七年,迁广州将军。光绪十年(1884)返京,授正蓝旗蒙古都统。十四年(1888),授杭州将军。次年卒于任

  • 厘日

    元朝大臣。唐兀人。乞台普济子。初事晋王甘麻剌,以谨敏称。大德四年(1300),转事海山于潜邸。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十月,进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行大宗正府也可札鲁

  • 督办垦务公所

    清末民国初年在内蒙古西部办理垦务的机构。宣统二年(1910)设于绥远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年(1911)三月,由绥远城将军坤岫兼任垦务督办。下设秘书2员,及财政、考工、蒙务、文牍、庶务5科,分别办

  • 挞马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答摩支”。为“挞马狘沙里”的简称。《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挞马狘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帅众人之官。后有止称挞马者。”始置于契丹开国前,在※遥

  • 李荡

    ?—303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字仲平。其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民,后迁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为巴人。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次子。永宁元年(301),父被六郡流民推为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