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之战

后金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后金天聪四年(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行反间计,假手明崇祯帝,杀了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袁崇焕。崇祯帝以老将孙承宗督师关内外兵马。孙继袁推行积极防御为主之策。防宁远、锦州,逼广宁。据右屯卫,聚兵屯粮,恢复大、小凌河,连接松山、杏山、锦州诸要塞。力主先筑大凌河城(位于大凌河西岸),令总兵官祖大寿等率兵4千守大凌河,发班军1万4千筑城,全城军、民、商计3万余众。皇太极洞知明军固守宁锦防线,步步设城置堡,向东推进之策,不肯“坐视汉人开拓疆土”,采取“反推进”之策,破坏大凌河筑城。明军七月中旬动工,皇太极调兵近8万之众围困大凌河,行“围城打援”之策。战役分两个阶段。八月六日至九月底为围城与反围城的第一阶段。后金军扫清大凌河周围各堡,去掉后顾之忧;明将祖大寿派小股兵力灵活出战,骚扰后金军,力图打破重围,大小数十余战,阵亡颇多。八月,后金军击退明松山2千援军;九月中旬,击退辽东巡抚邱禾嘉、总兵吴襄、宋伟所部7千援军。下旬,击退监军道张春、吴襄等4万援军。张春被俘。九月底至十月,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皇太极加强政治攻势。劝祖大寿归降。在明军无援,商贾诸杂役多死,粮绝薪尽的情况下,八月二十八日,祖大寿以所余1.1万余人,献城投降。

猜你喜欢

  • 云南备征志

    书名。清王崧(字乐山,浪穹即今云南洱源人)辑。集前人纪载滇事之书而成,凡21卷。约成于道光间。有道光十一年(1831)刊本,宣统初重印。1913年云南图书馆重刊此书,后被收入《云南丛书初编》,为史部之

  • 博启

    ①清朝武官。蒙古正红旗人。初任护军参领。顺治十一年(1654),随宁海大将军宜尔德征明鲁王至浙江舟山,大破南明舟师于海上。十四年(1657),叙功,授拖沙喇哈番(云骑尉)。后从征福建,于厦门战亡,优赠

  • 西平公主

    见“弘化公主”(645页)。

  • 朗生

    藏语音译,又作囊生。意“家中饲养的”,通常译作“家奴”。旧时西藏属民中的一个等级的称谓。其中绝大多数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自营的经济,衣食靠主人供给,得世代在主人家中或庄园内从事各种劳役,主人可将他

  • 囊差

    见“内差”(306页)。

  • 彭错策旺多吉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由仔本晋升噶伦。同治四年(1865),以瞻对土司工布朗结侵扰理塘,阻塞康藏通道,与四川道员史致康会征,征调贡觉、察雅、芒康等地万余名藏军,兵分三路攻杀工布朗结土司,救出被掠

  • 成化钟

    明代彝族文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贵州水西宣慰使安贵荣主持铸造。钟周围刻有彝、汉铭文上下各四幅,记载安贵荣夫妇塑佛像、铸钟以及安放于永兴寺的经过。钟上所刻彝文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彝文。现存贵

  • 王文忠集

    书名。元王结(1276—1336)撰。6卷。结,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县)人,字仪伯。幼习经学。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东宫宿卫,及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元统(1333—1335)中官至中书左丞。为元中后期名臣。

  • 提其辽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对氏族公有土地的称谓(福贡县怒族称“阿木拉麻”,贡山县怒族称“马大木娃”)。凡本氏族成员均可开垦耕种,但只有使用权利,不能进行买卖,一经丢荒,他人便可开垦耕种。到20世

  • 段忠国

    一误作段国忠,即“段俭魏”(16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