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辽中京城内(今内蒙古宁城)。建于辽兴宗重熙四年(1035),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60余米,是现存契丹塔中最大的一座。塔基为须弥座,上刻浮雕仰莲。第一层塔身高长,转角处雕塔形角柱,其上刻各塔名称,甚为珍贵。塔面有多种塑雕像,其中佛像庄重,菩萨生动、力士粗犷、飞天飘逸,生活气息浓郁,为典型契丹塑雕风格。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辽中京城内(今内蒙古宁城)。建于辽兴宗重熙四年(1035),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60余米,是现存契丹塔中最大的一座。塔基为须弥座,上刻浮雕仰莲。第一层塔身高长,转角处雕塔形角柱,其上刻各塔名称,甚为珍贵。塔面有多种塑雕像,其中佛像庄重,菩萨生动、力士粗犷、飞天飘逸,生活气息浓郁,为典型契丹塑雕风格。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西域水道记》等书作巴勒喀什淖尔。“巴勒喀什”,西蒙古语,“宽广”之意。“淖尔”,“湖”之意。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巴尔喀什湖。该湖向属中国,明清之际为准噶尔部辖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辽景宗※彰愍宫。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清水河厅通判文秀总纂。手抄本,6册,20卷。内容有图考、疆域、山川、市镇、古迹、公署、庙祀、文学、仓储、职官、营汛、驿传、田赋、户口、烈女、风俗、祥异、物产、艺文等。该书对了解
见“和硕特北右末旗”(1452页)。
见“慕容宣赵”(2441页)。
见“和硕特南右翼末旗”(1453页)。
又作“宗喀十八区”,指今青海宗喀地区之湟水流域。此称始见于唐末。时吐蕃政权崩溃,王族四散,末代赞普达磨之重孙辈赤德逃至多康,遂将“宗喀十八区”等多麦地方亦纳入其统治区域,故此系又称“多麦王系”。其子坚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达呼尔、达胡尔、达古尔、达瑚哩、打虎儿、打狐狸,皆同音异译,意为“种田的人”。始见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有别称“爱门人”。有说16世纪时史载之“达奇鄂尔”部即达斡尔。新中国
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丰镇地区农民的起义。1911年12月初,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治今内蒙古丰镇县)地区农民在山西革命党人起义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由张占魁、武万义、马有才等率领下,在丰镇东北隆盛庄附近宣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叔父默们图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济尔噶朗贝勒,建旗。因驻牧晶河(今新疆精河县),故又称“晶河土尔扈特”。所部1旗,分4佐领,自为1盟,曰乌讷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