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之戎
古族名。或为“丽土之狄”西迁的一支。秦穆公后,迁居陕西黄河、洛河三角冲积平原,占领原梁国、芮国之地,与※义渠戎筑城数十,皆自称王,建大荔国,王城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西南。为※西戎八国之一,与义渠戎共雄长。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秦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国亡,迫其北迁。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以兵围郃阳(今陕西合阳),兵败,秦于其地设临晋县,族亡。遗民后多与秦人融合。
古族名。或为“丽土之狄”西迁的一支。秦穆公后,迁居陕西黄河、洛河三角冲积平原,占领原梁国、芮国之地,与※义渠戎筑城数十,皆自称王,建大荔国,王城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西南。为※西戎八国之一,与义渠戎共雄长。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秦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国亡,迫其北迁。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以兵围郃阳(今陕西合阳),兵败,秦于其地设临晋县,族亡。遗民后多与秦人融合。
唐代对分布在牂柯东部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首领谢氏而得名。其先世乃西汉末年牂柯郡大姓之一。西晋时谢氏官为牂柯太守,后成一方之长。所统东部居民称东谢,分布在今贵州三都、台江、榕江和贵阳一带。唐贞观三年(6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旭特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
唐代吐蕃对五种执事者的统称。藏文称“拉阿”。“拉”,原义为“高尚”或“上”,即后来意为“上师”喇嘛的“上”。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制订社会规范时,此“拉”字应做“首脑”解为妥。据《德乌佛教史》载,“五拉”
见“诺劳孜”(1954页)。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犴皮上衣。鄂温克语音译。系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冬穿上衣。有带毛和不带毛两种,此称指带毛者,冬季穿;无毛者称“坡利套”,夏季穿。
蒙古族的奶食品之一。近代开始制作,方法是:将鲜奶倒入锅中,用温火煨熬,待熬至粘米糕状时倒出,加入白糖为佐料食用,也可以和入白面中,加奶油等做成各种奶油糕点或面食品。
清代武官。达斡尔族。姓鄂济氏,隶黑龙江正白旗。顺治(1644—1661)时,以委署参领转战湖南、广西等地。入云南后,败明将何兴祖于黄草坝,克昆明,授骑都尉世职。
西汉时匈奴王。※郅支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大将。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时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争单于位,相互攻战,见呼韩邪遣子入侍汉,求助于汉,亦受父遣入侍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