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釐

大釐

云南古城名。亦称史城、史睑、史赕、大利等。故址在今大理市喜洲镇。西汉时属益州郡叶榆(亦作楪榆)县,建有叶榆古城。东汉属永昌郡。三国时属蜀汉云南郡。晋代因之。南朝属东河阳郡。隋开皇十七年(597),西爨首领爨翫等反,杨坚命史万岁率兵入滇镇压,兵至叶榆。万历《云南通志》谓“隋史万岁巡西洱河驻此”。故后人有谓史城、史睑、史赕之称与史万岁有关(解放初当地还留有“史城镇”的匾额)。唐初为※河蛮(白族先民)居地,并称大釐,与六诏并立。开元(713—741)中,南诏皮罗阁和邓赕诏咩罗皮共破河蛮,皮罗阁入居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咩罗皮分据大釐城并设治于此。未几,皮罗阁逐走咩罗皮,在此建行宫,南诏诸王多在此避暑。南诏建立行政区划,设十睑(亦作十睒),此为大釐睑(亦称史睑)。一说南诏曾设喜郡,治史城,故《元史·地理志》云:“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为南诏王直辖地。邑居人户众多,工商业发达,《南诏德化碑》载,“大利流波濯锦”,云其为染织之城。宋代大理国时称喜赕。元初置喜洲,属大理路太和县(大理县)。明清属大理府太和县,喜洲之称沿用至今。今喜洲周围仍有城南、城北、城东等古称。历代进入大理地区的汉族、回族亦多择居于此。集白族文化之精华,明清多有白族进士、举人。

猜你喜欢

  • 古代西北和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初见于西周,春秋战国时广为使用。《后汉书·西羌传》:“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

  • 西秦烈祖

    见“乞伏国仁”(124页)。

  • 迭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倅贰之职。”意为“副职”。太祖阿骨打时始置。《金史·百官志一》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诸勃极烈之上,则有国论、乙宣、忽鲁、移赉、阿买、阿舍、昊、迭之

  •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巫师。由男性担任。多通过效仿他人送鬼活动而自行学成,少数承家传。重杀牲。作法时肩上斜背虎、豹、野猪等猛兽牙齿穿结的兽牙串,腰间悬铜铃,手持獐腿骨为柄,孔雀翎为面的羽扇,

  • 差徭

    藏语音译,意为“帮差”。旧时西藏封建农奴制庄园里专作※乌拉的奴仆。来源於※差巴(指在谿卡[庄园]自营地作常年乌拉的人,支差的人)的家人或※谿堆(农奴主庄园的代理人)从其他的差巴及※堆穷(小户)中抽出来

  • 北魏孝庄皇帝

    见“元子攸”(235页)。

  • 阿吉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宣德二年(1427),其族弘济大国师吒思巴儿监藏因随官军征安定功,明廷赐其四品银印及诰命。六年(1431),因其族原住野马川之首领果若儿等率百姓800帐,于永乐间逃往甘州(今

  • 盘车城

    苗民起义遗址。位于湖南保靖县境内。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民起义时,以此作为重要阵地。以石筑成,有城墙3道,极为坚固,义军曾屡于此抵御和出击清军。城内尚有当年起义军制作火药的碓、磨等遗物。相传有苗族英雄腊乙

  • 耶律铎臻

    ?—927契丹开国初期将领。字敌辇。契丹族。六院部人。夷离堇(军事首领)蒲古只孙。史称其幼有志节,善辞令。契丹立国前夕,阿保机为于越(契丹语官名,总知军国事)时,曾为近侍。阿保机登位后,屡向其讨计,曾

  • 福因寺

    召庙名。位于阿拉善旗乌图巴格驻牧地。又称北大寺。与延福寺、广宗寺2大寺齐名,建筑规模宏伟,由济穆特活佛住持。有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各1员,分管庙务、财政和经典。格思贵(僧官) 1人,管全寺喇嘛。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