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四祭
元代宫廷祭祖之礼。祭祀时,以蒙古巫祝为司禋监官,身着法服,同三献官省察献牲后,以蒙古语呼累朝帝后之名,告以致祭年月日数及致祭物品。翌日清晨,献官、御史、太常卿、博士分诣各室,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湩,而后祭供。蒙古巫祝以蒙古语宣诵祝文,然后太祝奉献祝币,献官以下再拜。礼毕,以割奠之余撒于南棂星门外,名曰“抛撒茶饭”。
元代宫廷祭祖之礼。祭祀时,以蒙古巫祝为司禋监官,身着法服,同三献官省察献牲后,以蒙古语呼累朝帝后之名,告以致祭年月日数及致祭物品。翌日清晨,献官、御史、太常卿、博士分诣各室,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湩,而后祭供。蒙古巫祝以蒙古语宣诵祝文,然后太祝奉献祝币,献官以下再拜。礼毕,以割奠之余撒于南棂星门外,名曰“抛撒茶饭”。
即“阿儿剌”的复数。见“阿儿刺”(1199页)。
新疆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又称脑热孜节。主要流行于喀什、墨玉等地。一般在初春举行,意在祈求丰年。届时,亲友欢聚,备酒宰羊,共作“乃玛孜”(祈祷),吃“抓饭”(帕罗)。饭后,青年男女一起跳“赛乃姆”舞,唱欢
藏语“mang po rje”之音译,意为“众人长者”、“众人之王”或“众人之尊者”。系对吐蕃地方领袖人物的尊称,后成为人名组成部分。在唐代吐蕃大臣中多见有此称谓,冠于名前,以示其尊。亦有专以此为名者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所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牙鲁卫同作雅鲁河卫。
即“段忠”(1694页)。
见“弘化公主”(645页)。
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镇国公屯齐长子。顺治六年(1469),封固山贝子。康熙十三年(1674),授宗人府右宗人,寻授镶蓝旗满洲都统。以四川叛应吴三桂,随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鄂由陕西征讨之。以汉将王
?—1692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顺治六年(1649),补理藩院笔帖式,奉命调蒙古兵二万征叛镇姜瓖,解大同之围。升员外郎。十八年(1661),分袭伯父尼堪三等阿达哈哈番,以平察哈尔部布尔尼叛有功,升
①辽封爵。保宁元年(969),东丹王耶律倍第五子耶律道隐受封。 ②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天会十三年(1135),金宗室燕京留守完颜银术可以曾俘辽天祚帝,历破宋军等功加保大军节度使,迁中书令,封蜀王。十
辽大臣。字酬宛。契丹族。六院部人。南院大王耶律独攧孙,绕军副使耶律安十子。史载其性刚直,有经世志。道宗时入仕,始为牌印郎君,大康(1075—1084)初年,为夷离毕郎君。时朝内争权斗争激烈,权臣耶律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