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奥米那楞

奥米那楞

萨满的岁时集会。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地区,因分散居住,各地举行时间、仪式等不全一致。阿荣旗境内,每年农历四月间举行,故又名“四月会”。全“毛哄”(大家族)的人都参加,请主祭萨满治过病的其地“毛哄”的人也来。其内容:一是老萨满领教新萨满跳神,二是为“毛哄”祈求平安和繁荣。地点在主祭的新萨满家,费用由其自出。仪式主要是两个萨满跳神,一为新萨满,另一为从别“毛哄”请来的老萨满,后者是师傅。新萨满经过这样跟老萨满学跳3年后,才能成为正式萨满。一般跳四五天,也有跳七八天的。跳前,院内立一棵桦树,屋内立一棵杨树或柳树,因山上的神喜欢桦树,河边的神爱杨柳树。两树之间拉一条麻绳,树枝上挂满参加者献的五色布条。仪式中有:将全“毛哄”的男女老幼集合在两树之间,用狍皮绳把大家紧紧围捆,解开后量绳,如绳子长了,认为“毛哄”人口要增加,否则会发生疾病使人口减少。陈巴尔虎旗地区在羊羔断奶的八月间举行,时间为3天3夜,参加人有时达200多。仪式也主要是跳神。事先在萨满的蒙古包外用162棵树立成9排,成一小树林。届时,所有萨满都参加,但只一主要萨满戴面具。萨满跳神,参加者约二三十人在外围围成一圈,手拉手边唱边摆动身体。第三天停止娱乐,所有人围坐一圈,南留一口,这时萨满脱下法衣,将面具挂在树上。进行过程中,萨满还出钱请一熟悉萨满知识的人替他戴面具,请9个老年人随他唱歌,这9人3天3夜不能回家。这样的集会,每个萨满一生至少举行4次,并对群众每次献供祭物品的品种、数量作出规定;已举行的次数,从萨满戴的法帽角数多少可以看出。费用由当地群众公摊,大家义务献出牛、羊、马等牲畜及集会时所用布、砖茶等物。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此会的次数,与上两地不尽相同。

猜你喜欢

  • 卜儿孩

    ?—约1559明代蒙古右翼领主。亦译卜儿亥、博喇海等。出身于野乜克力部(一说为畏兀儿近族),被元裔孛儿只斤氏视为异宗权臣。初隶达延汗,称太师。后因达延汗废除异宗领主,故不服达延汗统治。正德九年(151

  • 罕幵

    故枹罕侯邑。汉置,属天水郡。因迁罕幵之羌居此而得名。东汉废。晋太康四年至永嘉末(283—313),慕容吐谷浑自燕历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驰,创居于此。故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南。

  • 亦鲁

    见“哈烈”(1630页)。

  • 崇彝

    约1862—1930清末民初蒙古族学者。字泉孙。蒙古正蓝旗人。自幼好学,博及经史,尤熟谙掌故。光绪朝,累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著有史学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至20世纪30年代北

  • 傣族家奴制度

    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有关家奴的规定:(1)凡负债者、盗窃者、诈骗者、身体不健康,劳动懒惰者、有罪行未解脱者,均不得接受为家奴。(2)大官员、头人的家奴,其居于农村的父母去世时,只能继承应得的一份财

  • 白狼

    古族名。东汉初分布于筰都地区(今四川盐源一带)牦牛夷徼外(汉源以西大渡河一带)。源于古羌人,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渊源关系。永平年间(58—75),在益州刺史朱辅的宣抚下,牦牛徼外的白狼、槃木、唐菆等部

  • 北夫余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

  • 明阿特部

    清代乌梁海部落分支名。一译明噶特部。初居阿尔泰。后为准噶尔部兼并,被编入其二十四鄂拓克,迁住雅尔(原苏联境内乌尔扎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举部附清,被置于呼伦贝尔。继逃遁,令隶札萨克

  • 哈孜伯克

    ①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qazi音译,意为根据伊斯兰教法进行审判的法官,由伊斯兰教人士专任。 ②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哈滋伯克、哈子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办理一切刑名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

  • 拓跋直懃驾头拔羽直

    见“元羽”(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