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又称“萨都”。傣语音译,意为“头盖骨”,即“人体最高部分”,比喻至高无上。系指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最高封建领主※召片领即车里宣慰使的嫡系亲属。是当地等级最高的贵族阶层,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继承召片领即宣慰使的职位,或受封到各勐充当土司和议事庭长等要职,享有最高政治地位,各等级的人与其见面时,须自称“丕”(小人)或“卡”(奴才),百姓有事晋见,必须脱帽跪行进门,不能正视其面,否则要受罚。“”只能在本等级内通婚,其女不能下嫁其他等级男人,男子可娶另一等级姑娘为妾,庶出子女无袭职权。皆享受大量俸禄,是靠剥削农奴为生的封建领主集团。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被彻底废除。

猜你喜欢

  • 可可贝勒旗

    见“和硕特西后旗”(1451页)。

  • 乌拉依乎达

    新疆哈萨克族婚俗之一。意为换亲,即双方儿女互为婚姻。以自家女儿嫁给对方为儿媳,又娶对方家女儿为儿媳。此种形式在贫苦牧民中较普遍。程序虽与一般结婚相同,但手续较简便,经济上也较节约。

  • 一扣钟

    亦写作一扣衷、一口钟、一裹圆,满语谓之“呼呼巴”,即斗篷,也叫篷篷衣。清代中期盛行一时,妇女多穿,男子亦有穿者。其制极简单,似雨衣,有领无帽,无钮扣,穿时披在肩上,用细布带系于颈部,用以遮风御寒。因形

  • 回屯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奉命率兵至伊犁驻扎屯田时,又从阿克苏、乌什、赛里木、拜城、库车、沙雅尔等地迁移维吾尔族农民300户,安置在伊犁河南海努克(今察布查

  • 博霁

    ?—1708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巴雅拉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护卫、銮仪使擢都统。二十四年,授江宁将军,因较得民心,深受康熙帝赞赏。三十一年(1692),调西安将军。任内,勤于练兵习武,因

  • 兴复哈密记

    见“兴复哈密国王记” (917页)。

  • 枹罕

    古县、镇、郡名。原为罕羌侯邑。西汉置县,属金城郡(治今甘肃永靖县西北湟水南岸)。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张氏复置。前秦建元十六年(380),苻坚分诸氐于宗亲,各领之散居方镇,命毛兴为

  • 笞公公

    保安族古老婚俗,流行于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地区。婚礼当天,女方部分青年人随男方迎亲者去男家,给新郎的父亲脸上涂抹锅黑表示祝贺:同时,把新郎的父亲请到女家,于院中坐定,此时,新娘的父亲迎出,向亲家问好。除

  • 大山

    见“景颇”(2222页)。

  • 差发

    金、元时各种赋役的统称。《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元代,岭北、汉地、西域之征调摊派方法各不相同:岭北以畜计,汉地以户计,西域以丁计。蒙古民户视牲畜多寡征之,不分贫贱,各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