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抚使

安抚使

官名。始于隋代,为行军主帅临时的兼职。唐玄宗以后,由皇帝派朝臣巡视因兵燹或水旱等而受灾的地区,称安抚使、安抚处置使或宣慰安抚使。不常设。宋代常以重要地方守臣兼领,或称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事。若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则又称安抚大使。帅臣受命绥御河东、陕西、岭南诸路少数民族地区时即谓经略安抚使带马步军都总管,以统制军旅,并置若干僚属、将佐。王钦若、梁颢、李纲、王厚都曾任此类官职。辽曾设九水诸夷安抚使、易州安抚使等。金国亦曾置陕西路安抚使。元代改为一路长官,仅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秩正三品。安抚司内,上有达鲁花赤1员,下有同知、副使、佥事、经历、知事各1员。明代亦仅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世袭武职土官。秩从五品。其职责是维护和保持本地区的风俗、制度,附辑诸土民,谨守疆土,修职贡,应征调。其下属一般为土官,有土同知1人,正六品;土副使1人,从六品;土佥事1人,正七品;属员吏目1人,从九品。清代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秩从五品。但其机构、衙门及下属官佐已大为精简,往往仅有安抚使一人和几个分工办事的头目、师爷。

猜你喜欢

  • 道德司

    西夏官署名。掌管道教事务。西夏汉文本《杂字》司分部有载。应为西夏《天盛律令》中道士功德司的简称。

  • 维吾尔文化促进会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1935年夏成立。总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会长阿不都大毛拉。成员最初多为地方士绅和宗教上层,后因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进步知识青年遂逐步占居主导地位。该会在维吾尔族

  • 石抹孛迭儿

    元朝将领。契丹族。石抹氏。随父徙霸州(今河北霸县),仕金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蒙古木华黎军至霸州,归降,任千户、汉军都统。元太祖十年(1215),授左监军,与北京都元帅吾也儿分领锦州红罗山、北京东路汉

  • 台湾城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一个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军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本岛西南沿海地区,为巩固在台湾的立足和扩大对台湾岛的侵略,在安平的一鲲身构堡筑城,荷兰侵

  • 把关太尉

    西夏官吏名。景宗李元昊建国初期设置,掌边境关卡事务及管理和市。

  • 陆爽

    539—591隋朝官员。字开明。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北齐霍州刺史陆概之子。少好学,日诵二千余言。年17,被北齐司州牧、清河王高岳召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寻兼治书,累转中书侍

  • 十六净法

    旧时西藏地方世俗道德规范。源于吐蕃时期。内容为:敬信三宝;求修正法;报父母恩;敬重有德;敬贵尊老;利济乡邻;直心小心;义深亲友;追踪上流,远虑高瞻;饮食有节,货财安分;追认旧恩,及时偿债;称斗无欺;慎

  • 速檀阿黑麻汗

    ※叶尔羌汗国第七代汗。※阿黑麻汗之孙、帖木儿速檀之子。初任阿克苏总督。约1630年※阿不都·拉提甫汗卒,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异密立之为汗。即位后,任用阿克苏旧臣,引起叶尔羌异密们不满,统治集团内部斗

  • 贝丹旦丕仲美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金瓶掣签

    清廷为确认藏、蒙地区喇嘛教转世大活佛而制定的制度。“瓶”藏语为“奔巴”,一作“本巴”,“金瓶”亦称“金奔巴”。清廷为防止蒙、藏大贵族在活佛转世时操纵作弊而制定。乾隆五十七年(1792)确立,次年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