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皇室及王公贵族内部所编设的佐领。初令奴才官员,管理由主子们(额真)编设的佐领。高宗弘历以为宗室人等若令包衣佐领兼管,年久即与包衣下人无异,有损于贵族的高贵形象。乾隆二十五年(1760),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议定:王公包衣佐领兼管之宗室人等,根据宗族之远近、人之多少,添设宗室佐领数员,令其专管。所设佐领,于各旗现任四品以上宗室章京内选择,或于五品内遴选并赏给四品顶戴,铸给“宗室佐领”图记(印信名)。此种佐领,上三旗有6,下五旗有9。宗室佐领于王公前述事,皆屈一膝。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皇室及王公贵族内部所编设的佐领。初令奴才官员,管理由主子们(额真)编设的佐领。高宗弘历以为宗室人等若令包衣佐领兼管,年久即与包衣下人无异,有损于贵族的高贵形象。乾隆二十五年(1760),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议定:王公包衣佐领兼管之宗室人等,根据宗族之远近、人之多少,添设宗室佐领数员,令其专管。所设佐领,于各旗现任四品以上宗室章京内选择,或于五品内遴选并赏给四品顶戴,铸给“宗室佐领”图记(印信名)。此种佐领,上三旗有6,下五旗有9。宗室佐领于王公前述事,皆屈一膝。
古族名。亦作赤勒、涉勒、赤狄、狄历、铁勒、丁零等,为汉文史籍中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对该族的称谓。一说皆是突厥语Turk(意为“强力”、“气力”)的音译或音变、讹音,系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之统称。赤
蒙古语音译。意为“氏族”。《元朝秘史》释为“姓”或“姓氏”。为氏族制度下同一祖先后裔组成的血缘组织。氏族名称即为本氏族成员的姓氏,故“氏族”、“姓氏”通称“斡孛黑”。据《南村辍耕录》,蒙古的氏族有72
见“张承奉”(1181页)。
即“慕容觊”(2438页)。
即“故国川王”(1578页)。
辽皇室。契丹族。东丹王※耶律倍第三子。为辽世宗※耶律阮弟,辽景宗※耶律贤叔。《辽史》失传。景宗时,保宁元年(969)四月,封吴王。时曾为奴所告,景宗知其诬,拒有司请审,斩奴示众。圣宗时,统和元年(98
?—973辽穆宗耶律璟着帐奴隶。契丹族。事盥洗之务。因不堪残暴统治,于应历十九年(969)二月,与庖人辛古、近侍小哥等6人联合反抗,借进膳之机,持刀进帐杀穆宗。景宗保宁五年(973)十一月,被执,遇害
部分瑶族自称。参见“茶山瑶”(1600页)。
清廷累加十四等爵位以封宗室。后金天命(1616—1626)间,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及和硕贝勒济尔哈朗,皆入※八分。清崇德(1636—1643)初,始立九等封爵,自此而后其八分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位于土兀剌河(今土拉河)上游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原为克烈部首领王罕营帐所在地,成吉思汗在此与之结盟。嘉泰三年(1203),王罕兵败,并于蒙古部。后成吉思汗于此置斡耳朵(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