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官教克

官教克

佤语音译,意为“买来的小娃”。亦作“穷教克”,即“买来的人”。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家庭奴隶或养子的称呼。其主要来源是通过买卖或人身抵债,多为儿童,一般称奴主为父母,与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劳动时间往往比主人长,还要担负背水、背柴等较为繁重的家务劳动。可以和一般人一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宗教活动,也可以谈情说爱结婚成家。主人可以转卖之,家属或本人有条件也可随时赎身。存在被虐待的情况,但并不普遍,主人往往会因此受到舆论谴责。与主人虽是占有和被占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但并未完全丧失人身自由。

猜你喜欢

  • 丙寅

    蒙文学会创办的刊物。蒙文名《乌兰·巴日斯》。1926年,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组织文化团体“蒙文学会”,并创办刊物。为继承发扬蒙古民族的文化,取成吉思汗于“丙寅”年(1206)即蒙古国大汗位

  • 三教理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的教育理论。藏文作“曲松”。“曲”一般专指“佛法”之“法”而言,但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初订吐蕃制度章程时,佛法尚未正式兴起,而“法”之意义亦多不知其真谛。故“三教理”中之“曲”字应做一种

  • 预龙族

    西域古族名。分布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以西,于阗(今新疆和田)以东。从事游牧。语言属突厥语族。宋明隶属于高昌。

  • 朴古只沙里

    见“萧朴古只沙里”(2004页)。

  • 妙因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大通寺。在甘肃天祝县境内。明正德六年(1441)建。属鲁土司管辖。与东大寺、西大寺、古城寺、嘎达寺、宣化寺、塔尔寺、宗家寺、显教寺等8寺院共组成一寺院群。经清朝3次扩建,成为青海、甘

  • 威远镇钟鼓楼

    土族地区名胜。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十字街心。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飞檐斗拱,共三层,高约4—5丈,4根粗大内顶天柱和12根外柱分三层支撑整个楼亭,高大雄伟,雕刻精致,绘画优美,光彩夺目

  • 包景山

    见“旺钦巴勒”(1401页)。

  • 兜楼储

    即“呼兰若尸逐就单于”(1392页)。

  • 垂济恭苏咙

    ?—1731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郡王※萨穆扎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八年,以追击察哈尔部之巴尔呼逃众,受嘉赏。五十五年(171

  • 卓哩克图和硕齐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四子。初驻牧于准噶尔地区。康熙十年(1671),噶尔丹自西藏归,杀车臣,逐卓特巴巴图尔。为避害,徙牧青海。依青海和硕特部。后别分旗置佐领,为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