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定州丁零

定州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定州而得名。定州治卢奴县(今河北定县),即原中山郡所在,故又称中山丁零。与西山丁零(太行山以西)邻近,常相犄角,敌来则入山,敌退则复出,历为统治者难治之地。定州境内还有常山(治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丁零、赵郡(今河北赵县)丁零,行唐等地也是丁零经常出没之处。中山丁零翟氏曾于东晋太元十三年(388)建立※翟魏政权。北魏天兴五年(402),常山丁零鲜于次保等拥立沙门张翘为无上王,聚众起义于行唐。神䴥元年(428),定州丁零鲜于台阳、翟乔等率2千户反魏,以西山为根据地,四出攻击州县。参见“丁零”(13页)。

猜你喜欢

  • 古代云南地区农田面积计量单位。即三人二牛犁一日之亩数。据文献记载,唐代南诏时期五亩为一双。宋元以后,因土地制度发生变化,降为四亩为一双。上官授田40双,上户30双。

  • 舒尔哈齐

    1564—1611又作速尔哈赤、素尔哈齐。后金国创始人之一。满族。爱新觉罗氏。塔克世第三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喜塔喇氏所生。青少年时期,因继母寡恩,常与其兄外出谋生。后为建州各部统一,抵御叶赫等

  • 花沙纳

    1806—1859清朝大臣、蒙古族文学家。蒙古正黄旗人。姓伍弥特。字毓冲。内大臣※德楞泰之孙。世居察哈尔之崇古尔地方。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三年四月散馆,授编修。七月,任日讲起

  • 李珣

    五代时文学家、医学家。字德润。祖籍波斯(今伊朗)。唐末其先人经商入蜀,定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善诗词,著有《琼瑶集》,己佚。《全唐诗》收录其诗54首。《花间集》收录37首。《全五代词》收录3首。其诗

  • 莽武特

    族名。一译曼古特、哈喇哈尔榜。以其喜戴黑色小帽,又称为喀喇·卡尔帕克。其先民可追溯至公元前马萨格特人和6—8世纪的突厥人。17世纪初年,部众大都分布于乌拉尔和恩巴河上游,附庸于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汗,与准

  • 蓝翎

    清代官员的冠饰。以鹖鸟羽毛制作,插于冠后,蓝色,故称。原定,五品以上官酌情赏戴花翎,六品以下即赏戴无眼蓝翎,以示辨别。侍卫中蓝翎侍卫、銮仪卫中满洲整仪尉、六品苑丞、前锋校、护军校等,例戴蓝翎。初用以赏

  • 埃勒

    达斡尔语音译,意为“村”、“屯”。又译作埃里、爱里。鄂伦春族※“乌力楞”,由家庭公社发展为地域公社后,极大多数仍称“乌力楞”,而原属毕拉尔路住在小兴安岭北麓库尔滨河的一支鄂伦春人,民国初期已无“乌力楞

  • 喜利妈妈

    解放前锡伯族供奉之神。锡伯语,意谓“延续后代的娘娘神”。其形制是:用一条两丈多长丝绳,挂上小弓箭、布条小箭袋、小摇篮、背式骨(猪、羊膝拐骨)等物。平时将丝绳装入袋内,挂于上房西屋西北角。至除夕时始取出

  • 榆里底乃部

    见“奚的部”(1894页)。

  • 玉素普和卓

    约1789—1836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全名迈玛特玉素普。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长子。早年在布哈拉当阿訇。清道光八年(1828),在其弟张格尔叛乱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