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尉迟部

尉迟部

吐谷浑部落名。原住大非川(今青海布哈河,东入青海湖),属西部鲜卑族。3世纪中叶,西秦乞伏国仁的高祖乞伏利那出处尉迟渴灌于大非川,收众3万余落。其后,部分西迁于阗,故《魏书·于阗传》载:“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唯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唐书·于阗传》亦称,“于阗王姓尉迟”,并分布于吐火罗等国。其另一部分东迁,依附拓跋鲜卑。北魏天兴六年(403),部帅领万余家内属北魏,入居云中(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以部名为姓氏,后改姓尉氏。柔然汗国兴起后,部分人投柔然,担任俟斤等要职。北魏末,尉氏又复旧姓尉迟。于阗和朔方的尉迟氏在历代出现不少显宦和名门望族。于阗一支唐代有画家尉迟乙僧、哥舒翰之母尉迟氏;朔方一支北魏末有大行台尉迟菩萨、朔州豪杰尉迟真檀,北周有吴国公尉迟纲、蜀国公尉迟迥等,隋朝有礼部尚书杨义臣(本姓尉迟),唐朝有鄂国公尉迟敬德、尉迟宝林、左饶卫郎将尉迟瓌等,宋初有节度使尉(迟)敏等。

猜你喜欢

  • 赛勒库勒

    即“色勒库尔”(845页)。

  • 安代舞

    蒙古族民间传统舞蹈。约产生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的南端,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带。经三、四百年之发展、演变,广泛流行于内蒙古农牧区各族群众中。复经专业人员的加工、升华,展现于舞台上。民间流传

  • 祁韵士

    1751—1815清代著名民族史、边疆史地学家。字鹤皋,又字谐庭,别号筠录。山西寿阳平舒村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举。四十八年(1783)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五十五年(1790),

  • 马哈麻

    ①明代天文学家。回回人。祖籍西域。幼好天文学,长而勤学。洪武(1368—1398)初,同马沙亦黑等来华,入仕“回回博士馆”。于历学、算术、推测,能独出新意,被尊为“回回大师”。著有《回回历》,被明太祖

  • 毛依罕

    1906—1979蒙古族民间艺人和歌手。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塔宾艾里屯人。家境贫寒,自幼由伯父抚养,伯母陶琳布尔为著名演唱艺人和歌手,受其熏陶和培养,学会演唱好来宝、民间故事与歌谣。16岁即随伯母到

  • 长孙肥

    ?—408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代王拓跋什翼犍时,年13,选为内侍。后从拓跋珪投奔独孤及贺兰部,常侍左右。登国(386—396)初,为大将,从征匈奴独孤部刘显及库莫奚、贺兰部,俱有

  • 陇州大臣禁娶沙州女子令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伯字1083号卷子。为吐蕃驻陇州大臣于猪年(当是公元831或843年)从陇州节度衙发布之命令。陇州大臣据两汉人部落(即阿骨萨、悉董萨两部,公元820年建立)长官呈禀,得知吐蕃贵族勃松及

  • 台香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宁城县西部,老哈河支流黑里河南岸。清代称福峰山,俗称喇嘛洞山。主峰望儿山高1270米,山上有古代军事要塞遗址,称望儿城。主峰东边的福峰山有三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阴刻朱红“福峰山”,左为蒙

  • 八角鼓

    ①满族打击乐器。鼓身呈八角形,故名,相传象征八旗。宽约17厘米。鼓框、鼓墙均木制,单面蒙蟒皮。每片鼓墙嵌小钹子,象征24旗佐。其中一墙端系丝绳,中结双纽结,下垂长穗两股,穗色因各旗不同而互异。演奏法或

  • 阿力路协领公署

    见“阿力路”(1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