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剌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势力大增,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整旅西行,后创建※西辽。一说此部与《辽史·营卫志》及《百官志》所载涅剌部或系一部;一说涅剌部则隶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非此时所能召集,当作涅剌奥隗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势力大增,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整旅西行,后创建※西辽。一说此部与《辽史·营卫志》及《百官志》所载涅剌部或系一部;一说涅剌部则隶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非此时所能召集,当作涅剌奥隗部。
见“撒剌儿卫”(2495页)、“失剌卫”(590页)。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东北部。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其长官遣使入朝贡马,依例赐钞、币、袭衣等。宣德三年(1428)九月,故土司子霍则入朝贡马、
新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组织。全称“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8月1日成立于伊宁市。宗旨是“为在新疆人民中建立自由、和平生活,为充分贯彻执行和平条款,并为严厉打击破坏和平条款的冒险分子”,“建立人
书名。又作《湘中山水记》或《湘川记》。晋代罗含撰。三卷。著者桂阳耒阳人,字君章。历官尚书郎、宜都太守、散骑常侍等。内容主要记载湖南省山、水、物产、古迹,共4类,乃湖南之早期志书,后人采之仿之者不少。早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居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后,栗籍骨都侯驻屯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领部众为汉戍边,御北匈奴。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作“僮族”、“僮人”,亦称“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称“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沙”(沙人),“布曼”(意为“村人”)等。1952年统称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讷北部,又曰讷比支室韦或纳比支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旧唐书》称该部位于※岭西室韦北,所在今多数人认为在今嫩江上游地区(内又有分歧,或说在其西的伊勒呼里山一带,或说在其东
见“耶律濬”(1305页)。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
?—1830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嘉庆五年(1800),由前锋补印务笔帖式。道光五年(1825),累官前锋参领。六年,随山东巡抚武隆阿赴福建,参与镇压彰化县民起事,继征讨新疆张格尔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