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尼莫尔

尼莫尔

鄂温克语音译,意为“邻居”。是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等地游牧鄂温克人,在氏族组织瓦解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游牧公社组织。最初纯粹是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个体家庭结成的生产互助集团,多则10余户,少则3—4户,一般为4—5户。结合时间无定期,少则2—3年,多则十几年或数十年,也有季节性的。成员间经济地位平等,牧场和草场共同占有。移牧或拉柴草时,各户的牛与车集中共同使用;放牧时互相照看与保护牲畜,同打牧草,共饮食;遇天灾人祸,则竭力相助。每个“莫昆”(“氏族”或“宗族”之意)包括数个尼莫尔,分住在相邻的牧场上,彼此经济联系较密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分化,其性质逐渐变化。解放前,此类组织已很少,且多为经济状况较困难者组成,大多数已变成一个贵族封建主或富裕牧户与若干贫困牧户的结合体。后者虽还共同占有牧场和草场,由于占有牲畜悬殊,实际成了富户的私有物;大部分户虽还有血缘关系,但在宗法外衣的掩盖下,剥削关系已处于支配地位。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有的内部已出现雇佣劳动户。

猜你喜欢

  • 风雨桥

    侗族特有的桥梁建筑形式。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多建在侗族村寨前后的河上。主要建于清末。呈长廊状,上覆瓦以避风雨,故名。一般长20—30米,宽3—4米,最长者达60—70米。为石墩木质结构,以大青石砌

  • 唐和

    北宋湖南桂阳瑶民起义首领。因桂阳地方官府残酷捕杀贩盐入山的瑶民和肆意掠夺瑶寨,瑶民积怨如山。庆历三年(1043),号召瑶民响应黄捉鬼发动的反官府、除暴吏的斗争。不久黄捉鬼遇害后,联合当地瑶、汉百姓,掀

  • 苗疆屯防实录

    书名。撰于清代,不著撰人。36卷。分类记载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湖南乾州、凤凰、永绥、古丈坪、保靖、麻阳、泸溪7厅之屯防纪略、各种禀呈、条奏、奏详,苗疆建置沿革、营汛、碉卡、剿办苗事

  • 辅日海

    即“蒲昌海”(2319页)。

  • 合卓

    见“萧合卓”(1993页)。

  • 石文云

    即“石久云”(449页)。

  • 卜撒

    ?—1417明代云南永宁土知府。纳西族(一说普米族)。土知府※各吉八合子。永乐十二年(1414)闰九月,以父老病,准袭父职。十五年(1417),与父同为土官千户剌马非等杀害。黔国公沐晟保举其弟南八袭职

  • 一妻多夫制家庭

    一个女子与一个以上男子结为配偶的特殊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和母系氏族制,其后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中。通常与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行。以其发展阶段不同,形成若干类型,常见的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叔侄

  • 厥荷

    契丹语音译。“通好”、“和好”之意。参见“斡勒”(2314页)。

  • 马德新

    1794—1874清代伊斯兰学者。字复初。云南太和(大理)人。回族。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第二十一世孙。祖上世习伊斯兰教经典,幼年随父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后赴陕西随著名经师周大阿訇攻读伊斯兰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