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兑
藏语音译,意为“代替差”。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差税名。农区离※宗远的※谿卡,不便派人畜出差,以货币代差。支此差户每种一“批”(容量单位)差地的差巴(支差的人),每年需交10两藏银的租,可免除全部※内差。牧区按牲畜支差的差巴,因故无男人支差时,可请求向部落交“差兑”。按规定支此差的户,要将当时自己的牲畜按差牛数全部交出,由部落把牲畜给其他差巴,由其照此数支差。1948年改为定期交纳婆玛(租税),1952年取消。
藏语音译,意为“代替差”。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差税名。农区离※宗远的※谿卡,不便派人畜出差,以货币代差。支此差户每种一“批”(容量单位)差地的差巴(支差的人),每年需交10两藏银的租,可免除全部※内差。牧区按牲畜支差的差巴,因故无男人支差时,可请求向部落交“差兑”。按规定支此差的户,要将当时自己的牲畜按差牛数全部交出,由部落把牲畜给其他差巴,由其照此数支差。1948年改为定期交纳婆玛(租税),1952年取消。
书名。清何秋涛撰。成书于咸丰八年(1858)。全书80卷(一作85卷,误)。卷首12卷,载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诸帝有关北部边疆、民族、中俄关系等的训谕、诗,《平定罗刹方略》及《钦定大清一统志》、《钦
东汉末年乌桓首领之一。为辽西乌桓大人。史称其多谋勇健。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初年,据辽西,统部众5千余落,自称王。中平四年(187),受汉叛将张纯诱使,随从攻扰蓟中。次年,攻掠青、徐、幽、冀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
元少数民族地区军政机构名。隶浙江行省。辖境包括今福建全省。司置福州路(治今福建福州),统福州、建宁、泉州、兴化(今莆田)、邵武、延平、汀州、漳州8路。大德二年(1298)置。境内少数民族主要为畲族。
金建国前耶懒路完颜部部长。耶懒路(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塔乌黑河流域)人。又作神徒门、神土懑。女真族。完颜氏。金始祖※函普弟保活里五世孙,直离海子。曾服侍世祖劾里钵于病榻,相约不忘。勇敢善战,临事果断。世祖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主要流行于云南德宏一带。相传由缅甸芒海人窄拉于300年前创建;另说发源于德昂族。多为“汝波”、“别烈”支系的德昂族信奉,部分阿昌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亦信此教。其佛教戒律极严
见“奥石河千户所”(2255页)。
后秦高祖文恒帝姚兴年号。399—416年,凡18年。
赫哲语音译,亦作“法雅古”,意为“转生的灵魂”。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相信,人有3个灵魂,其为第3个灵魂。传说它是管转生的神所赋与,有创造来生的能力;人死后它离开死者的肉体,转
十六国时期中山敕勒(丁零)族首领。约晋永嘉三年(309),当石勒攻掠并州山北诸郡时,归降。建兴四年(316),趁中山(今河北定县)、常山(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一带蝗灾严重,率领不堪忍受石勒统治和压迫的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