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依族

布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仲家”、“夷族”。自称“布越”、“布那”、“布曼”、“布侬”、“布僚”等。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西南部镇宁、紫云、关岭、平坝、清镇等地,贵阳郊区亦有分布。其地气候温和,多溶岩分布,景色秀丽,驰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和享有“贵州高原之花”美称的花溪,即在其区。特产甘蔗、木棉、桐油、茨藜、娃娃鱼(大鲵)等。有2545059人(1990年)。与壮、侗、傣、水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统称蛮僚、俚僚或西南蕃、八番。元、明、清称仲家。1953年起统称今名。旧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家庭手工业。富有革命斗争传统,曾发动著名的南笼起义、上司起义。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接近,通用汉文。1956年曾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布依文。体质特征属蒙古利亚人种南亚类型。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信仰多神,崇拜祖先,行鸡卜、蛋卜,近代部分人始信仰天主教。从事农耕稻作,以大米为主食。嗜腌酸、辣食。有不落夫家习俗。蜡染工艺著称国内外。以干栏式建筑为传统住房,近代多改为木、石结构。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六月六、七月半、牛王节等。传统的文化艺术有布依戏、花灯戏、铜鼓涮巴舞及布依歌等。

猜你喜欢

  • 梁瑞凤

    1895—1934抗日将领。朝鲜族,梁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自幼喜读书,因家贫,无力上学,在私塾外偷听自学。曾参加1919年“三·一运动”。后到辽宁宽甸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29年4月,任国民府

  • 越质叱黎

    十六国时期鲜卑越质部首领。以部为氏,故称。率部驻屯于平襄(治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三年(388),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子越质诘归、弟子越质复半及部众5千余人被俘,势衰。

  • 西落鬼戎

    古族名。一说,“落”即“潞”。在今山西上党潞城一带,为狄族隗姓的一支。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历伐之,俘十二(一作二十)翟王,族衰败。

  • 西太后

    即“慈禧太后”(2407页)。

  • 垂济恭苏咙

    ?—1731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郡王※萨穆扎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八年,以追击察哈尔部之巴尔呼逃众,受嘉赏。五十五年(171

  • 武都郡

    古郡名。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为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时置,是为氐地开设郡县之始。治所在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南)。辖县、道(汉代在少数民族地区置,相当于县)9:武都道、故道、平

  • 李克用

    856—908唐末节度使、五代后唐王朝奠基者。西突厥别部沙陀人。本姓朱耶(一作朱邪),祖籍陇右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朱邪赤心)第三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即黄花堆

  • 达斡尔语

    我国达斡尔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使用人数约有10万。内部有一定差别,分4个方言: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

  • 赫连右地代

    十六国时期夏国宗室、大臣。族属铁弗匈奴。夏国创建者※赫连勃勃长兄。因先祖尚汉宗室女,故初随父祖以刘为姓。龙升元年(407),赫连勃勃称天子,建国,受封丞相、代公。三年,夏败后秦姚兴军,取黄石固、我罗城

  • 潮格旗岩画

    发现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潮格旗巴彦宝力格以西4公里的大坝口、达巴图两地。画面中有人头像、全身人像,有牛、马、羊、驴、骆驼、狗、虎、鹿等动物图像,还有千名骑兵以十一路纵队向西进军图。这些人物和动物图像,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