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朗族

布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因地而异,有“布朗”、“阿瓦”、 “瓦”和“”等。他称“濮曼”、“”。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澜沧、镇康、双江、耿马等地。人口82280人(1990年)。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分布在云南永昌(今保山地区)一带。唐时称扑子蛮、蒲蛮、蒲人,分布在开南(今思茅一带)、银生(西双版纳自治州)、永昌、寻传(今云南澜沧江上游以西地区)等地。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元明清时称蒲蛮、扑子蛮,分布在澜沧江以西,今西双版纳和思茅、临沧等地区,受永昌、顺宁、普洱等府、州管辖。布朗族人民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元朝时,永昌、庆甸(凤庆)濮人曾多次起义。明宣德二年(1427),顺宁府雄摩等15寨濮人杀死十夫长阿茂及所属士卒80余人。清咸丰十年(1860),数千人参加了以哈尼族田四浪(又名田政)为首的起义,斗争延续了七八年。1904年,曼瓦寨布朗族抗缴苛捐杂税,曾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迫使国民党军溃退。1943年,他们又推翻当地头人的腐败统治,另选新头人。解放前,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聚居在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定、巴达一带者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末期,实行农村公社制度。居住在澜沧、双江、镇康等地的已进入早期封建地主经济。崇拜祖先,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但仍保留原始宗教。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部分会傣文、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山区保留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农业和手工业没有分离,商品经济不发达。

猜你喜欢

  • 汝罗城

    古地名。故址有二说:或说在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西大凌河对岸;一说在该省北镇县境。唐于此置“汝罗守捉”。为唐代东北重镇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入安东道(府治在今辽阳市)必经之地。

  • 和田马钱

    古货币名。又称汉佉二体钱。公元1至3世纪于阗国铜币。1929年黄文弼在和阗北阿克斯比尔旧城所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压铸,圆径2.4厘米,厚4毫米,无孔、无周廓。分大、小两种。大钱正面有汉文“重廿四铢

  • 道尔宝尔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萨满供奉的神名。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鄂温克人地区。民间认为人腰腿痛是其作祟所致,故患此病者便请萨满向其祭祀,以求酿解。

  • 陕甘宁边区蒙古文化促进会

    简称“蒙古文化促进会”。1940年在延安成立。吴玉章任会长,林伯渠、李富春、阿拉腾札布为理事。主要任务为团结蒙古民族抗日,主张实现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研究和介绍蒙古民族文化及革命事迹等。

  • 蛮峒

    见“峒蛮”(1646页)。

  • 天义常

    铺号名。北京蒙古族手工艺人葡萄常开设。葡萄常原籍蒙古,隶满洲正蓝旗,后迁居北京。因姓常,善于制作工艺品玻璃葡萄,故称。后传至常在(1852—1932),初为家庭手工业,清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

  • 完颜闾山

    ?—1219金大臣。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累调观察判官,补尚书省令史。历都转运都勾判官、河东南路转运都勾判官、南京警巡使。南京按察判官,累迁沁南军节度使

  • 陈积

    即※“差巴”(支差者)的一部分。旧时四川甘孜藏区雅江地带农奴阶级中的一个等级。从领主处领种一定数量的土地。按规定每年要向地方政府交地粮和支应各种差役,一般还要向土百户支应劳役及各种摊派。繁重的差役使得

  • 长丘之战

    春秋时长狄与宋国的一次战争。春秋前期,以潞氏为首的赤狄联合白狄、长狄、和众狄等在秦晋之北建立强大的北狄国家,并不断与华夏诸侯发生冲突。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

  • 完颜阿喜

    金宗室、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好学。袭父北京路筈柏山猛安,听讼明决,为众所信爱。历任彰国军节度副使、上京留守判官、同知速频路节度使、改归德军,历海、邳二州刺史,皆兼总押军马。破宋统领刘文谦进犯宿迁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