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

呼和浩特十五大寺庙之一。亦称舍利(力)图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石头巷。明万历间(1573—1620)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僧格始建。该寺第一世活佛希迪图噶卜楚曾将藏文《般若经》译成蒙文,甚受第三世达赖喇嘛重视,并为第四世达赖喇嘛经师,万历三十年(1602)护送四世达赖喇嘛返藏坐床,传说他坐过达赖的法座。藏语称“法座”为“席力图”,故在归后改寺名为“席力图召”。清入关前后,与清政权关系密切。康熙帝征准噶尔,两次途经归化城,第二次赐寺名为“延寿寺”。雍正十二年(1734),该寺五世活佛被授为归化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掌本地区黄教大权。历经修缮和扩建,由原来面阔、进深仅三间的小庙,渐次扩大为五进,有侧殿、仓房、碑亭、钟鼓楼及山门前的木牌楼等。碑亭内立有康熙时平定准噶尔之乱的纪功碑,碑文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刊刻,其中叙及该寺在平叛中的功绩。

猜你喜欢

  • 喇嘛洞

    见“广化寺”(131页)。

  • 金上京遗址

    位于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原为女真完颜部发祥地。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后,为金都城。太宗天会(1123—1135)年间,始建城郭、宫殿。海陵王迁都燕京时下令焚毁。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复建。

  • 乌什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北地区后,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于当地置屯田、建立军府制度,派伊犁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分别统兵驻伊

  • 巴达姆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人称“阿波尔”。据传原住波密、白马岗一带。百余年前,门巴人进入白马岗后,该部向南迁移。经雅姆尼河,迁至达木洛克和密蒲一带。从清道光二

  • 两犁扣

    达斡尔族的播种方法之一。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境内达斡尔族居住区。出现于民国年间,逐渐取代※一犁挤春种法。其法为:撒种籽前先犁一遍,撒种后再翻一遍,因以得名。这一改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 罗什

    ?—1661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初任牛录章京。崇德七年(1642),随军征明,率本甲喇兵败敌。顺治元年(1644),入山海关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以功,授牛录章京世职。继随豫亲王多铎南征,于潼关山

  • 仆浑

    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一作步浑。郁久闾氏。※地粟袁幼子。父卒,其二兄将柔然析为两部,长兄匹候跋继父业居东部,仲兄缊纥提率部别居西部。本人与诸子镇于西界。其子大檀一系在步鹿真(缊纥提孙)后,连续继承了

  • 大城

    古城遗址。亦称营盘、孔明城。位于云南陇川县城附近,占地180多亩,为明代戍军所筑。城设东、西、南三门,现已倒塌。城内残存遗物有大砖、瓦、陶罐、碗碎片等。古城附近为昔日德昂族村落,现仍留有许多住宅遗址。

  • 部族官

    辽代官制。又称北面部族官。为管理部族事务的官称,属北面官列。辽自太宗得燕云16州,境辖汉族突增,为适应需要,对境内各族采用“因俗而治”之策。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制,分

  • 斡良改

    即“兀良哈”(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