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幽州之战

幽州之战

①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河东晋王李存勖(沙陀人)攻幽州灭大燕之战。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为河北藩镇割据地区之一。后梁开平元年(907),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子刘守光杀兄囚父占据幽州后,自恃兵强地险,欲称雄河北。先胁迫成德、义武等六镇推其为盟主,继又求得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授其为河北道采访使。乾化元年(911),他囚杀谏臣,一意孤行,称帝改元,国号大燕。十一月,发兵2万进攻义武镇所属容城(今河北容城西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晋王李存勖告急求援,晋与燕接垠,李存勖深感刘守光向四周扩展实为心腹之患,遂采纳诸将先取幽州后攻梁的建议,即派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领兵救援。二年正月,周德威率军3万,东出飞孤(今河北涞源),至易水(今河北易县境),与成德镇将王德明、义武镇将程岩会合。三镇兵攻下燕之祁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围涿州,乘胜直抵幽州城下。守光率众固守,并向后梁太祖朱温求援。二月,朱温亲率号称50万之军北上救燕,以雪柏乡战败之耻。三月,攻下枣强城,无问老幼皆杀之,流血盈城。途至��县(今河北景县),遭晋将李存审军袭击,部众惊慌溃乱,朱温烧营夜遁,羞愤成疾,撤军南返,后病重,被子朱友珪部下杀于洛阳寝殿。梁内部变乱,无暇北顾,燕失南援。晋周德威以部分兵力围攻幽州,又令诸将分路进攻燕之州县,以断幽州外援。在龙头冈(羊头冈,在今北京东南)大败出击之燕将单廷珪,斩首3000级。晋军在幽州外围连战皆捷,拔燕顺州、安远军,收降蓟州将成行言等。至三年(913)三月,晋军占领燕大部分州县。刘守光命大将元行钦率骑兵7000人,牧马于山北,募山北兵以接应契丹援军,又以高行珪为武州刺史作外援。晋军先后攻下山后8军,复攻武州(今河北宣化),迫使高行珪、元行钦相继败降,又攻儒州(今北京延庆)、平州(今河北卢龙)等地,孤立幽州。四月,晋军进逼幽州南门,刘守光致书请和。五月后,晋军先后攻取营州、莫州、瀛州。九月,守光引兵夜出,复取顺州,十月,又率众5000夜出欲入檀州,遭周德威截击,仅以百余骑逃回幽州城内。求援于契丹未果,再向周德威请降,表示待晋王至即开门听命。十一月,李存勖亲至城下,刘守光又借故推托。李存勖遂督诸军攻破幽州城,俘刘仁恭等。刘守光携妻子潜逃,不久被擒,燕亡。次年,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相继被杀。 ②契丹王朝建国初与中原王朝的一次战役。916年,契丹开国后即引兵南下攻晋,连下朔、武、妫、蔚、新州后,乘胜进围幽州(今北京),次年三月,开始攻城,史称:“是时言契丹者,或云五十万,或云百万,渔阳以北,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旧五代史》卷28)战斗异常激烈,契丹纳汉人卢文进之法,掘地道,起土山,四面猛攻。城中坚持防守,下穴地燃膏,上熔铁汁浇洒,日死千计,攻城不下。四月,晋遣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等救援。嗣源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距幽州60里,遇契丹兵。一军在山上,一军行涧下,至谷口,契丹军阻其前,嗣源以百骑先进,三入阵中,斩酋长1人,契丹军始却。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人持1枝,止则成寨,待契丹军至,寨中发万弩射之,人马死伤遍野。行至幽州附近,存审将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迷天,契丹莫测多少,后军遂鼓噪合战,契丹军大败,北遁,弃车帐铠仗满野,晋兵追之,俘斩万计。幽州保卫战阻止了契丹南下的攻势,逼其回军,以后再亦无力攻下幽州。

猜你喜欢

  • 武拜

    1595—1665清初将领。又作吴拜。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武理堪长子。父死,袭管佐领事。年16随军略明抚顺,后以勇授侍卫。后金天命四年(1619),从征叶赫,负重伤力战不退。六年,破明军于南寿

  • 震国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名。一作振国。隋末,粟末靺鞨厥稽部首领突(度)地稽率部千余家徙柳城(唐称营州,今辽宁朝阳)内附;唐总章元年(669)高丽国亡后,附高丽的粟末靺鞨乞乞仲象(一说为大祚荣)所

  • 萧乙薛

    ?—1124辽末将领。字特免,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道宗朝入仕,寿昌(1095—1101)年间,累任显要。至天祚帝时,天庆初年,为知国舅详稳事,迁殿前副点检。时辽王朝局势动荡,危在旦夕,东北女真勃兴

  • 和朔奴

    辽代将领。又作奚和朔奴、奚王和朔奴。字筹宁。奚可汗后裔。辽景宗保宁(969—979)年间,为奚六部长。乾亨四年(982)九月,迁南面行军副部署。圣宗统和四年(986),率军南下抵御宋太宗北伐,在燕南大

  • 曲棍球

    参见“贝阔”(314页)。

  • 集赛

    蒙古语音译,意为“班组”、“轮值”、“值勤”、“当番”。为准噶尔掌管喇嘛事务之机构,相当于清代喇嘛旗。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先后设有3集赛。噶尔丹策凌为了“兴黄教”、“安众生

  • 习办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易□”,中书位六大之一。位在第四。

  • 伊列河

    西域古河名。见《旧唐书·突厥传》。即今伊犁河。《新唐书·地理志》作伊丽河、帝帝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亦列河。元代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烈河。明陈城《西域行程记》作衣烈河。唐贞观十二年(638),

  • 却西·洛桑绛曲丹白卓麦

    1861—1933清末至民国藏族高僧。原名仁钦顿珠。青海宗喀人。3岁时被认定为上世却西的转世,由阿力克格西·墨朗桑波仁钦活佛授居士戒,取名洛桑丹白坚赞。7岁,驻埃旺噶齐寺,由噶钦·绛曲仁钦授沙弥戒,改

  • 呼鲁河卫

    见“兀鲁河卫”(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