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圆镜
契丹小字铜镜。早年出土于朝鲜开城附近,收藏于汉城李王家博物馆。直径17.3厘米。镜背中心有纽,纽上有系穿,无图案装饰,除四周留有镜边外,满铸契丹字,共7行,28字,为现存铸字最多的契丹字镜。学者以为文字内容为一首七言绝句,然不得释解。
契丹小字铜镜。早年出土于朝鲜开城附近,收藏于汉城李王家博物馆。直径17.3厘米。镜背中心有纽,纽上有系穿,无图案装饰,除四周留有镜边外,满铸契丹字,共7行,28字,为现存铸字最多的契丹字镜。学者以为文字内容为一首七言绝句,然不得释解。
?—1749清代四川明正土司。藏族。原为明正土司守备,随军征剿瞻对,多所出力,后又供出有关隐匿情事。乾隆十一年(1746),以理塘宣抚使安本才具平庸,无抚驭能力,及失地、容奸罪,降副土司。翌年,任其为
藏语音译,意为“差奴”。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藏族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囊生”相似,无任何生产资料,在农奴主家中终生为领主服务的奴隶。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差巴(支差的人)、堆穷(小户)以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剌孩赤”、“呼拉干齐”。“忽刺罕”意为“盗贼”,“赤”意为“司事人”,即捕盗人。《元史·兵志》:“捕盗者,曰忽刺罕赤”。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委专人执掌该事宜,
15世纪藏族高僧。又译结哇仁钦、结斡领占。北京高梁河畔兴教寺长老,受明封为“大兴法王”。初居北京城内大能仁寺。后明帝敕建兴教寺,寺有碑记其事,碑文明令其将此寺做为修法之所,命寺提督讲经国师扎巴藏布、住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温迪痕、温迪掀、温的罕、温特罕,《高丽史》作晕底宪。来源于部名。原散居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今拉林河支流活龙河)、移里闵河(今吉林省境饮马河)等地。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在青海互助县。明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之请,赴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时,到青海巡礼各地,传播格鲁派,并于十二年(15
汉西域都善国王。前楼兰国王尝归弟。昭帝时,因其国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故降汉。元凤四年(前77),平乐监傅介子刺杀尝归后被立为王。更国名为鄯善。汉赐以印章、宫女。以其居汉年久,归国势单,且尝归子在,
古城堡名。故城在今青海民和县西北史纳村。背靠阿拉古大山,面临湟水,右控老鸦峡,左挟享堂峡及浩门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鲜卑秃发乌孤击败乙弗、折屈等部,筑湟中廉川堡,以为都城。安帝隆安三年(399
黄帽派喇嘛庙。俗称“喇嘛库伦”。蒙古名“阿勒泰夏拉苏默”。位于今新疆阿勒泰县附近。清同治九年(1870),大喇嘛棍噶扎勒参主持兴建。有房30余间。盛时有喇嘛200余人。清季曾为西北地区抗俄斗争前哨阵地
见“蒙古斯坦”(2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