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善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红山寺。在青海民和县。因位于白家藏,故又称白家藏寺。建于清初,原址在一红石山上。道光年间(1821—1850),建有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等。初为唐尔垣寺属寺,后独立。寺内藏有顺治帝之皇冠、衣饰、念珠等物。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乱,后移建于官地村。光绪二十一年(1895)再毁,重建于积石山天井峡口外之白家藏。该寺有数千亩寺田,分布各地。属寺有嘉吉寺、铁家寺、慈利寺、赛支寺、安关寺等。该寺政教大权由以“灵山活佛”为代表之白姓喇嘛掌握。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红山寺。在青海民和县。因位于白家藏,故又称白家藏寺。建于清初,原址在一红石山上。道光年间(1821—1850),建有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等。初为唐尔垣寺属寺,后独立。寺内藏有顺治帝之皇冠、衣饰、念珠等物。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乱,后移建于官地村。光绪二十一年(1895)再毁,重建于积石山天井峡口外之白家藏。该寺有数千亩寺田,分布各地。属寺有嘉吉寺、铁家寺、慈利寺、赛支寺、安关寺等。该寺政教大权由以“灵山活佛”为代表之白姓喇嘛掌握。
即“济木萨”(1738页)。
湖名。即今黑龙江省南部镜泊湖。忽汗河(今牡丹江)由南向北流经此。唐代称为忽汗海,金代作阿卜萨湖,明代又改称镜泊湖,清语呼毕尔腾湖。今沿明称。8世纪中,渤海国曾于湖东北、忽汗河东岸建立国都,为上京龙泉府
古江名。亦名大虫江、同嘉江、佟家江,又名通吉雅江,今名浑江。一说明季佟姓聚居于此,故名。位于吉林省城南802里。源出长白山南分水岭,有三泉自谷中出,汇为此江,西南流纳哈尔敏等诸河。鸭绿江(即古盐难水)
回回拳术名。亦称“叉拳”、“插拳”、“揸拳”。其源传说有3:一为唐时(或明末清初时)西域回回人(或“回鹘”人)查密尔东来传拳于鲁西冠县一带,后世遂以其姓为拳名。二为明末抗倭名将查尚义所创。三由少林派拳
见“锡伯”(2364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八年(1291),世祖第七子奥鲁赤子帖木儿不花受封。
亦名《皇朝续文献通考》。书名。清末刘锦藻撰。400卷。1921年成书。所记上起乾隆五十一年(1786),下讫宣统三年(1911)。共分30考,其中26考同于《续文献通考》和《清朝文献通考》,余为根据清
傣语音译,意为“官家的奴隶”、“家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家奴。主要来源于罪犯、战俘和奴生子。蓄奴少者1—2户,3—5人,多者20余户,50—60人。主要为领主从事家内劳动,也参加一些农业劳动
见“貊”(1732页)。
吐蕃僧人。简称拉隆贝多。名达尼雅桑。原为吐蕃武将,后出家为僧,久居拉萨东北之查叶尔巴寺,主持寺务并潜修佛典,颇有名望。唐会昌二年(842),因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反佛,残杀政敌及僧侣,严重毁坏佛教文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