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必来

忽必来

①(?—约1211)蒙古国大将。又译虎必来。八鲁剌氏。雄勇善战。享“那颜”(官人)称号。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统一蒙古各部。宋淳熙十六年(1189),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充“云都赤” (佩刀侍卫)。嘉泰二年(1202),受命整顿军纪,惩治战争中违令私掠财物之阿勒坛、忽察儿等,籍没其所掠财物。四年,充先锋,征乃蛮部,破敌于纳忽山(今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战功最著。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并总管汗国军务。为十大功臣之一,与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并称“四獒”。所辖千户隶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后统兵西征哈剌鲁,于太祖六年(1211),收降阿儿思兰汗,携其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行宫朝觐成吉思汗。旋卒。 ②见“忽图剌”(1488页)。

猜你喜欢

  • 尼伦

    蒙古语音译,又译为尼鲁温,意为“腰”。蒙古之一支,故亦称“尼鲁温蒙古”。据《史集》记载,源出额儿古涅昆两始祖的蒙古部落西迁后,分为两大支:一是都儿鲁斤蒙古,指一般的蒙古人;另一即尼伦蒙古,指阿阑豁阿(

  • 索县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河北岸之索曲河流域。东邻丁青县,南接比如县,西连班戈县,北倚巴青县。原为索宗。为内地入藏之重要中间站,元代为乌思藏和朵甘思两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交界处,设有大驿站。1959年改称

  • 西秦烈祖

    见“乞伏国仁”(124页)。

  • 依禅

    伊斯兰教“伊禅派”首领专称。源出波斯语。有“互助会”、“集团”或“他们”等之意。苏非派传入新疆后,用以专指其首领和导师,被认为是最接近真主的现世“圣人”。职位世袭,自称穆罕默德后裔。16世纪前期自中亚

  • 削差

    藏语音译。意出入境过路税。旧时指过往行商向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在各边境税卡按商品数量缴纳定额实物或货币税。民主改革后,已为国家在西藏边境各口岸设立之海关所收关税取代。

  • 爱猷识理达腊

    1338—1378明代蒙古可汗。一译阿裕锡哩达喇。孛儿只斤氏。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长子。元至正十三年(1353),立为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十六年(1356),中书左丞相哈麻及其弟御史大夫雪雪

  • 亦孙哥

    见“也松格”(141页)。

  • 思的克

    清代新疆布鲁特(柯尔克孜族)首领。一译色迪克、司迪克、色的克、萨德克等。原为塔什密里克(今疏附县南)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夏,乘库车农民起义之机,举兵逐喀什噶尔白山派首领托合提马木提,宣布承

  • 忽邻勒塔

    见“忽里勒台”(1490页)。

  • 辽皇朝实录

    书名。辽耶律俨撰。70卷。俨析津(今北京)人,本姓李,耶律乃赐姓。咸雍进士。有文名,乾统二年(1103)充监修国史,奉诏修撰此书。主要是在《辽国上世事迹》及《辽七帝实录》的基础上,删削续补而成。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