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怒族

怒族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共有27123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3县及兰坪县的兔峨,还有小部分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名称始见于明初《百夷传》,但其先民很早就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生息繁衍。今居于福贡县的自称“阿怒”和居于贡山县的自称“阿龙”,均说是怒江的土著,在古代与独龙族先民有密切亲属关系,现贡山怒语仍可与独龙族相通。居住碧江县的自称“怒苏”,据文献记载,其先民是唐代庐鹿蛮部的一支,居于今兰坪的澜沧江沿岸,后来越过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定居。元时称“潞蛮”,明以后称怒人。唐宋时先后受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17世纪后除受丽江土知府所属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的统治外,还受察瓦隆藏族土千总管辖。辛亥革命后在当地成立“殖边公署”,后又改“设治局”。没有本民族文字,有丰富的口头民间传说。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极大。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有“转房”习俗。过去男女均穿自织麻布,男子出外常佩砍刀、弩弓。妇女喜戴各种珠饰、银饰。解放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多以山地农业为主,工具简陋,耕作粗放,产量极低,普遍兼事采集和狩猎。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关怀下,经济、文化、卫生、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逐步改善。

猜你喜欢

  • 瑞昌

    ?—186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钮祜禄氏。骑都尉敖德六世孙。嘉庆二十四年(1819),授銮仪卫整仪尉。道光时,官至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咸丰三年(1853),迁吉林副都统,授杭州将军,奉命率盛京官兵

  • 阿才

    ?—426南北朝时吐谷浑王。又作阿豺、阿犲、阿柴。姓吐谷浑氏。※树洛干弟。晋义熙十三年(417),吐谷浑遭西秦将木奕干袭击,兵败尧杆川(塞外),与兄走保白兰山(今青海都兰一带)。兄临终前,受遗嘱,以兄

  • 权于摩国

    见“乌秅”(329页)。

  • 榆林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16个洞窟中有47条题记,139行,840余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写。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长篇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有年款者3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烧香求福

  • 色依得里伯克

    参见“赛特里伯克”。(2470页)。

  • 泊汋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泊汋,音近今辽宁省境蒲石河之“蒲石”。故址有二说:一说在今蒲石河入鸭绿江处(今宽甸县境);一说其与泊汋口非一地,应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将薛万彻率军自山

  • 怀陵

    辽代皇陵。位于怀州北6里许(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岗庙村北床金沟)。属赛汗山余脉,北南走向,陵内山势陡峻,三面环峰,溪流不绝,西南注入床金河。中以石墙分为内外陵区,沟北内陵区有一台地,为陵墓、祭殿所在。大

  • 昂阿秃

    ?—1327元朝将领。唐兀人。昂吉儿子。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人。本姓野蒲氏。至元二十一年(1284),随父入见世祖,任速古儿赤(掌御服事者)。二十四年(1287),随帝征叛王乃颜,有功,奉旨代父职。

  • 拖雷伊金神像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遗像。原供奉于鄂尔多斯杭锦、鄂托克二旗交界处的七眼井地方。因土地被开垦而移于一顶大帐幕中,除神像(画像)外,尚供有包银的匣子两个,后遭抡劫和火灾。解放前二年又搭一外套黄缎顶棚的帐幕以供

  • 苑川

    古地名。即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以汉置牧师苑于川内,故名。又以在汉勇士县境内,亦名勇士川。原为鲜卑莫侯氏居地。约东晋初,鲜卑乞伏述延(西秦国君乞伏国仁曾祖)破该部,迁居于此。其孙乞伏司繁立,于东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