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博特沟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大都下陷。多数为小型墓,封堆高50—100公分,直径5—20米,墓地北端有少量石堆墓,系用卵石堆成。在恰博特沟谷中,距乡政府约3公里处,有一尊石雕人像,面朝南,阴刻,仅有面形(已被移至县文管所收藏)。石雕像背后有一方形石圈,用卵石围成。从石人形像看,约属公元8世纪前后突厥人遗存。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大都下陷。多数为小型墓,封堆高50—100公分,直径5—20米,墓地北端有少量石堆墓,系用卵石堆成。在恰博特沟谷中,距乡政府约3公里处,有一尊石雕人像,面朝南,阴刻,仅有面形(已被移至县文管所收藏)。石雕像背后有一方形石圈,用卵石围成。从石人形像看,约属公元8世纪前后突厥人遗存。
1846—1913新疆塔塔尔族诗人、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阿亚古斯河(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境内)畔,长于哈萨克中玉兹。年轻时就读于俄国塞米巴拉丁斯克经文学校,受过良好教育,精通突厥语和中亚各民族语言,
见“甫儿河卫”(1047页)。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为承领青海西宁地方开荒之蒙、藏族制定之规定。清雍正十年(1732),青海办事大臣达鼐奏准试办农场后,百余年间,垦荒政令流于形式,群众自动垦殖,官方为避免纠纷,光绪十年(1884)禁止垦荒。三十四年(1
1879—1941民国时期新疆地方军阀。字德庵,甘肃导河(今临夏县)人。汉族。清宣统元年考取拔贡,后入甘肃高等学堂。与杨增新有师生之谊。1914年入新疆,初任军务厅书记官,后历任阿克苏、疏附(今喀什)
即“豁罗剌思”(2581页)。
?—1755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休如。号虚亭。大臣鄂尔泰长子。雍正进士,选庶吉士,入值军机。乾隆初,历任侍读、祭酒、兵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河南巡抚。十二年(1747),办送金川兵
伊儿汗国第十四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阿八哈汗曾孙,阿剌弗朗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五年,被札剌儿部人洒克哈散等拥立为汗,别号也速丁,据有报达(今伊拉克巴
?—593又称大义公主。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大象二年(580),应突厥和亲之请,北周静帝将其嫁于突厥汗国佗钵可汗,为可敦(后妃)。次年,佗钵卒,依突厥俗复嫁佗钵侄摄图沙钵略可汗。时北周为隋所灭,遂怂恿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寺庙办事人员。地位在※尼尔巴之下。数目不定,根据需要设置。分掌寺庙各种杂务,如寺庙所属牛、马、羊群以及土地的经管与买卖、建筑工程的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