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简称成陵。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1227年7月,成吉思汗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病逝后,遵其遗嘱,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蒙古国大肯特山)之起辇谷,由于秘葬,葬地无考。后人遂将其生前之斡耳朵(宫帐)置于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建“八白室”(即八座白色宫帐)以示祭奠,并以专门之队伍守护,其人遂以“斡耳朵”之名,称之为“鄂尔多斯”。明天顺年间,该部进驻河套地区,即今伊克昭盟。清顺治六年(1649),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额林沁以郡王爵任伊克昭盟盟长,为每年会盟之便,将八白室迁至伊金霍洛旗,(蒙古语意为“圣主的陵园”)。有清一代,该地区成为鄂尔多斯部六旗会盟之所,并年年祭祀成吉思汗,每年3月21日为春祭,5月15日为夏祭,9月12日为秋祭,10月3日为冬祭。后人遂称此地为成吉思汗陵。抗日战争时期,陵寝先后迁移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青海湟中县塔尔寺安放。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组成迎接成陵代表团,将灵柩及遗物接回旧地,并拨巨款新建陵园。1956年落成。陵殿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是一座富有浓郁蒙古民族风格的宫殿,由3座相连的蒙古包式的大殿组成,主体中央纪念堂高20余米,下部为八角形,上出重檐,内安放成吉思汗雕像。两侧殿内墙壁上绘有歌颂其丰功伟绩的壁画。殿后为四个黄缎罩的蒙古包,内供奉成吉思汗等人的灵柩等。今每年在此举行公祭,瞻仰成陵,并举行那达慕盛会。

猜你喜欢

  • 者帖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者帖列山卫和正统后所设者列帖卫皆改作绰拉题卫或绰拉题山卫。

  • 伊列河

    西域古河名。见《旧唐书·突厥传》。即今伊犁河。《新唐书·地理志》作伊丽河、帝帝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亦列河。元代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烈河。明陈城《西域行程记》作衣烈河。唐贞观十二年(638),

  • 班班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二十七年(1394),明廷更定蕃国朝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与松潘地区其他1

  • 色发楞日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割拴牛绳子的刀”。珞巴族婚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按照崩尼部落的习惯法规定,姑娘出嫁,都要收取一定的婚价,婚价分上、中、下3等。凡属上等婚价,女方收取男

  • 胡日达

    见“奶豆腐”(646页)。

  • 白土城

    古城名。俗称丹阳城。位于今青海民和县南部。因其墙上长满苔藓,远望呈黑色,故又名黑城。东汉安帝(106—125在位)时置,属金城郡。后废。西晋复置。北魏凉州刺史郭淮破羌遮寒(一作塞)于白土,即此处。古城

  • 哈真

    蒙古国大将。又译合臣、哈只吉、哈赤吉。太祖十一年(1216),辽东契丹人耶律留哥部下9万余人窜逃高丽,夺据江东城。十三年(1218),奉命与札刺率蒙古军及辽东蒲鲜万奴所属女真军追讨。与高丽王—

  • 通政院

    元代掌驿传的中央机构。太祖时始置站赤,太宗进一步完善,至元代,全国遍设驿站。世祖至元七年(1270),立诸站都统领使司掌其事。十三年,改为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

  • 防守命令牌

    西夏符牌名。铜质,一般呈圆形,径5厘米左右。有穿。正面刻西夏文“防守命令”四字,背刻西夏文,多草率不辨。为西夏军中值宿守卫者所佩之信牌。

  • 术甲脱鲁灰

    ?—1232金大臣。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人。女真族。术甲氏。世为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部长。自幼袭北京路宋阿答阿猛安爵。贞祐二年(1214),宣宗迁都汴(今开封),率本部兵赴中都(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