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木球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场地两端各有一个宽3米、高0.5米的木制球门,呈半圆形。比赛双方各5人出场,手持一根长60厘米、直径7—8厘米的木棒(民间或有用牛肩胛骨者),击球部位呈斜角形。木球一般是10厘米粗、8厘米长,两端削成椭圆形(民间或用线缠绕成球,俗称“毛蛋”)。球一触地,即改变方向,故难度极大。参加者多青壮年或少年男子。棒子粗细和木球大小,由使用者年龄大小而定。成年人喜欢用粗重棒和小而硬的线球。比赛分上下两场,每场10分钟。以进球多少决定胜负。负方要受到惩罚,由胜方一人在端线用棍将球击出,负方队员从端线喊着“嗦儿”,将球捡回来,中途不准停留,直至胜方每个人对败方每个人惩罚完毕即告结束。

猜你喜欢

  • 温都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属胡里改女真。分布于来流水(今松花江支流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境内有星显水,阿斯温山。地产铁,民居有以锻铁为业者。是当时女真族中强大的部族之一。景祖乌古鹖

  • 龙沙纪略

    书名。清方式济(字屋源)撰。1卷。康熙年间成书。康熙五十年(1711),其父澄峰受文字狱株连,谪居齐齐哈尔,因省亲随侍,久居谪所,以亲身经历考订文献撰是书。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

  • 喀喇库里

    即“哈喇池”(1637页)。

  • 斡罗思

    1258—1313元朝大臣。康里氏。太府少监明里帖木儿子。至元十九年(1282),为世祖内府必阇赤(书史)。二十一年,任监察御史,迁云南行省理问,领云南王府事。后被劾夺官(一说因逆权臣桑哥,被谮,籍家

  • 合失

    1215—?蒙古国宗王。又译河西䚟、合昔歹。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第五子(一作第三子)。出生时适值祖父※成吉思汗征西夏取胜,西夏又称“河西”,故名合失(即河西),以志武功。师事马录事,读

  • 哈尼梯田

    哈尼族经营水稻耕作的方式。云南不少山地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精,首推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并别具特色。史载,明初为鼓励农垦,对于率众开荒、扩大耕地的头人,曾授予土官职务。清嘉庆《临安府志

  • 清文义学

    参见“八旗义学”(28页)。

  • 阿毕达

    见“内齐托音一世”(310页)。

  • 兀慎打儿罕剌布台吉

    1509—?明代蒙古右翼兀慎(乌审)部领主。简称拉布克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第三子,※俺答汗弟。驻牧于大同以北的葫芦海子,在大同守口堡与明朝互市。嘉靖二十一年(1542)长兄吉囊

  • 排见

    毛南族民间的一种叙事歌。流行于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七言双句,构成若干章节;上句末字与下句中字或首字押腰韵或头韵;双句末字押脚韵。由单人演唱,主要叙述一个故事或某件事物的发展过程或片断等。如《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