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风戍
古地名。以该地有承风岭而得名。岭在廓州广威县西南,东北去鄯州313里,故吐谷浑界。戍设在承风岭附近吐谷浑与唐交界处,地在今青海贵德北千户庄一带。戍扼隋、唐通西方之要道,也是吐谷浑等民族与隋、唐互市之地。武德八年(625),唐应吐谷浑王伏允(597—635年在位)所请,于此设市。
古地名。以该地有承风岭而得名。岭在廓州广威县西南,东北去鄯州313里,故吐谷浑界。戍设在承风岭附近吐谷浑与唐交界处,地在今青海贵德北千户庄一带。戍扼隋、唐通西方之要道,也是吐谷浑等民族与隋、唐互市之地。武德八年(625),唐应吐谷浑王伏允(597—635年在位)所请,于此设市。
? — 985宋代云南大理国第五世国王。白族。大理人。※段思聪子(杨慎《滇载记》则谓二人未知何属)。北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即王位,年号明政。与宋朝有通好之意,虽未遣使,但有间接交通。据《续锦里耆旧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嫩江东岸,齐齐哈尔东南、呼兰以西。札萨克驻多克多尔坡,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分地,明入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爱纳噶,始以杜尔伯特名部。天命九年(1624),爱纳噶子阿
壮语称“吭诞”。壮族民间建立圩场(集市)的第一个圩日子。流行于广西那坡、靖西、德保等县。据1948年《靖西县志》载,源于宋朝。相传北宋末年某年某月某日,壮族地区开始建立圩场。届时,农民们将自产的农副产
元朝宗王。又译胜纳合儿、胜剌哈。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忽剌忽儿子(一说为忽剌出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从东道诸王拥戴忽必烈称汗,同年,因功受厚赐,得银5千两,文绮帛各300疋。后
明代黎族人民反抗官府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武装起义。弘治(1488—1505)间,知府张桓、余浚贪残苛敛,每年强迫儋州七坊峒黎族农民缴纳“额粮”八百石,且官役频繁,使黎族农民“困于征求”。弘治十四年(150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陲要略》作吉木萨。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此筑恺安城。四十一年(1776),设济木萨县丞。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改名孚远城。二十九年(190
羌部落名。东汉开始强迁西羌于内郡,大批氐羌徙居于凉、并二州及三辅等地。魏晋时,陕西关中渭北高原西起彬县、旬邑,东至韩城、郃阳成为羌、氐、卢水等族的居住地带,或一族为聚落,或数族为聚落,渐成小邑,发展成
见“龙城”②(494页)。
清末回民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四川成都回族志士马昌华、马馨吾、伍海澄、马义亭等创办。后改为清真小学校。校址在城内永靖街(俗称皇城坝)左侧东鹅寺巷。校舍由马馨吾之曾祖父捐赠。招收回族贫家子弟
见“者舌”(1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