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贺傉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猗㐌之子。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母惟氏杀拓跋郁律,立其为长,代摄国事,遣使与后赵石勒通和,时人谓之女国使。至明帝太宁二年(324),始亲政。以诸部人心尚未归服,仍筑城于东木根山(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徙都之。与北凉张骏遣使往来。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谥惠皇帝。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猗㐌之子。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母惟氏杀拓跋郁律,立其为长,代摄国事,遣使与后赵石勒通和,时人谓之女国使。至明帝太宁二年(324),始亲政。以诸部人心尚未归服,仍筑城于东木根山(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徙都之。与北凉张骏遣使往来。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谥惠皇帝。
明代从事蒙古语文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办理明廷下达的敕谕、各地蒙古与明廷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翻译事项。清初废置,有《鞑靼馆杂字》传世。
见“林沁额叶齐岱青”(1293页)。
书名。游桂日记。1卷。明岳和声(今浙江嘉兴人,汉族)撰。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者出任广西庆远府(治所在宜山)知府,内心异常矛盾,谓庆远“僻在炎徼,璟(今水族)、侗、仡佬之与处,或谓不堪而心安之”
书名。1卷。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李思聪(湖广桂阳人)撰。成书于明洪武年间。二人均为洪武时进士,同官行人司行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奉使缅甸及百夷(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调解云南
见“契丹原字”和“契丹文字”(1565页)。
书名。明代蒙古达延汗后裔世系表。附于萧大亨所著※《北虏风俗》(《夷俗记》)之后。作者不详,推测由熟悉边务和蒙古内情的明朝官员据东蒙古家谱编写而成。按表中所列人物下限,约成书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5
①见“耶律敌鲁”(1318页)。 ②见“耶律的禄”(1315页)。
即“都蓝可汗”(1817页)。
地名。保安族聚居地。原指今青海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之地。清咸丰(1851—1861)年间,因受当地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问题引起纠纷,发生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而东迁,徙居今甘肃大河
蒙古语音译。又作“札尔扈齐”,意为“掌管诉讼之人”。准噶尔兀鲁思负责司法的官员,辅佐图什墨尔治理政事,兼办一切刑名贼盗案件。定员6名。后清廷授六札尔固齐为散秩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