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拜寺口塔

拜寺口塔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寺院内。西夏时期建,今存两塔,俗称双塔。两塔依东、西方向并列,相距百米。同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45米。塔顶为上仰莲花刹座,承托十三璇相轮。两塔塔身装饰略异,东塔每层檐下均为两个砖雕兽头,怒目圆睁,威严凶猛;西塔每层檐下正中均设1方形浅龛,内塑立佛1尊,两侧各有1砖雕兽头,口吐宝珠,串若悬河,塔棱转角处上方塑坐佛1尊。两塔装饰繁缛华丽,充满神密的宗教色彩。该寺院可能为西夏佛经题款中记载的“夏国贺兰山佛祖院”。

猜你喜欢

  • 阿棱经霸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经学学位。僧徒在寺庙中经过学习,获※格不什学位后,再经过10年深入学习,业满,举行典礼仪式,由活佛授予此学位。获此学位者即具有中级僧侣地位而受到礼待,从此可以自由研究深化。

  • 管田

    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司衙门中头目之一。因其职司而得名。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官庄,巡视田间,督促和组织田丁耕作,兴修水利,修渠筑坝,引水灌溉;帮助土官催收谷租;并督促田丁按期给土官缴纳薪柴等。由家奴

  • 白鞑番

    土族他称。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公元前?—前135) 西汉闽越王。※无诸之子。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受吴王子驹怂恿,发闽越兵围东瓯。东瓯食尽,乃使人告急汉帝。闻汉武帝派严助率会稽兵从海路援东瓯,被迫回师。六年(公元前135),

  • 科卜多

    参见“科布多”(1674页)。

  • 僧额

    清初东海窝集部路长。亦作僧革。赫哲族。原为使犬部乌扎拉氏,世居盖清屯(亦作科钦,前苏联敦敦河口对岸)。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命额亦都率兵征窝集部,他偕路长尼哈里等归附,赐甲4

  • 类乌齐事件

    1917年9月,西藏地方当局在英帝挑唆下,以驻类乌齐(或写作类吾齐,在今西藏昌都西北)川军擒杀一名藏兵为借口,向四川守军进攻。英国立即运来步枪5000支、子弹5万发支援藏军。次年1月川军失利,类乌齐、

  • 不里阿耳靴

    蒙古传统靴的一种。源于13世纪的蒙元时期,蒙古族利用不里阿耳人在伏尔加河畔制造的皮革(俗称俄罗斯皮)做成蒙古式靴子。皮革原料主要是马皮,少数是狼皮、鱼皮等。靴头尖而上翘,靴筒高而宽大,内可套裹腿毡、毡

  • 斡鲁欢河

    即“斡儿寒河”(2427页)。

  • 教养兵

    见“养育兵”(17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