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撂档子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举行时间视死者家庭经济状况定在1周年或2周年、3周年时,穷人家多在百日后办理。完毕,撤去“档子”,晚辈脱去孝服,故称“撂档子”。仪式隆重,多用苇席或白布搭棚,用木做一“木古法”(人偶)代表死者置于棚内;也有不搭棚的,仅在死者住的地方置一“木古法”。届时,给“木古法”上供品,点香烧纸,请送魂萨满在其旁跳神3日,死者子女在头天要跪在一旁,听萨满与死者通话。第三天晚上,将“木古法”放在雪撬上,送魂萨满边敲神鼓边唱送魂歌;手擎木制神鹰,以供死者骑着从阴间“返回”。送魂(指第二灵魂,称哈尼)时,萨满站在高处或搭的高架上,向西方射3箭,指示死者灵魂去阴间的方向。3箭射完,萨满声称死者灵魂已护送到阴间。最后是死者家属在墓地处理“档子”物和脱孝服。“档子”物早年全部烧毁,后改为将其在火堆旁绕一圈表示已烧掉了,然后送给他人。孝子脱孝服不能自已动手,请别人代脱。如死者有妻子,脱孝服后即可改嫁。还流传,如死者妻子有过对其不忠,死者灵魂不见血不走,于是其亲戚、家人要把她的嘴或鼻打出血,用刨花蘸一点血夹在“木古法”腋窝,认为这样死者灵魂才肯离去。解放后,此俗已不存在。

猜你喜欢

  • 弓手户

    元代诸色户计之一。中统五年(1264)开始定籍。专司巡逻地方、缉捕盗贼、执械护送过境官府纲运及流徙罪犯。自诸色户计中每百户取中户一人充役,原承担的包银、税粮由其余99户分摊,并免杂泛差役。值役时初持闷

  • 皇朝藩部要略

    书名。简称《藩部要略》。清祁韵士撰。约成书于嘉庆(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间。全书18卷。分内蒙古要略、外蒙古喀尔喀部要略、厄鲁特要略、回部要略、皇朝藩部世系表诸门。书以年、

  • 孛儿帖

    见“孛儿台”(990页)。

  • 九子屯土守备

    清代杂谷(理番)厅所属土屯长官。九子屯地在今阿坝州理县薛城乡。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宣慰使苍旺不法,被诛,其地改流,北部置里,南部设五土屯,九子屯为其一。设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1,后又增设

  • 汗点格尔

    裕固语音译,又作点格尔汗。“汗”意为“可汗”,“点格尔”意为“上苍”、“天”,“汗点格尔”意为“敬天可汗”,汉族称之为敬毛神。旧时裕固族中保留的原始萨满教崇拜。祭祀由神职人员艾勒哲主持。“艾勒哲”,裕

  • 苻雄

    ?—354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元才。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前秦开国主※苻健之弟。善兵书,多谋略,礼贤下士。曾率军自潼关八至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助兄健进据关中。东晋永和七年(351),兄

  • 者剌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置。此卫《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六年(1408)正月设置之察剌秃山皆作察尔图山卫。

  • 岭南风俗记

    书名。壮族风俗志书。1篇。北宋吴处厚(字伯固,福建邵武人)撰。作者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任大理寺丞时,曾到广南西路宾州(今广西宾阳一带)审理讼案,见到当地居民“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

  • 布路沙布逻

    见“配夏哇”(1813页)。

  • 雅隆觉阿王系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五世孙赤琼前往雅隆(今西藏山南)秦昂达则城,繁衍生息,发展势力。传至其孙玉赞时,逐以雅隆为政治中心,据地称王,史称雅觉阿王系。入元后,王族中成员或投元附萨迦派,或依附帕竹主巴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