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屯
军屯方式之一。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黑龙江(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等地。前城令索伦、达斡尔官兵,后城令原盛京官兵,各兼屯垦并委官赴课农艺,当年禾稼大收。《清政典类纂》卷13按:墨尔根、黑龙江、齐齐哈尔、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四城之设旗屯,大率皆在乾隆中叶以前”。嘉庆及道光年间,此4城旗屯由盛入衰。新疆省旗屯,初以绿旗官兵先行,随后索伦、锡伯等族官兵亦相继加入。嘉庆七年(1802),又以满洲驻防余丁360名于近水地带分垦,亦大见成效。是年,又自伊犁河开引大渠一道,伊犁城北又挖得旺泉,遂择地分给伊犁惠远(今新疆霍城县东)、惠宁(今新疆伊宁市西北)两“满城”八旗官兵垦种。十年(1805),改公耕为私种,满洲官兵份地,仍令其※余丁、闲散代耕。此外,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维吾尔族兵民亦相继踵赴伊犁分屯垦种禾稼,其中包括哈密旗、吐鲁番旗兵民在内,其成效亦著称载籍。旗屯及边民屯垦,对保卫疆域、开发边境、繁荣民族经济,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