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红庙碑
碑铭。清代驻日喀则、定日两地进藏官兵关于修建庙宇的刻石。记述两地官兵鉴于后藏常遭水、旱灾,岁收欠稔,自愿捐资约百两,仿内地庙宇规制,在日喀则旧城内建寺一所,名曰红庙(藏语称“拉康玛波”)塑像供奉,以求“五谷丰登”“四境宁谧”,“军民咸沾”,并载有捐银官兵姓名及银两数。碑立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红庙落成时。现庙为研究清代驻藏官兵与藏族群众关系及宗教活动的实物资料。
碑铭。清代驻日喀则、定日两地进藏官兵关于修建庙宇的刻石。记述两地官兵鉴于后藏常遭水、旱灾,岁收欠稔,自愿捐资约百两,仿内地庙宇规制,在日喀则旧城内建寺一所,名曰红庙(藏语称“拉康玛波”)塑像供奉,以求“五谷丰登”“四境宁谧”,“军民咸沾”,并载有捐银官兵姓名及银两数。碑立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红庙落成时。现庙为研究清代驻藏官兵与藏族群众关系及宗教活动的实物资料。
①蓝帐汗国建立者。蒙古孛儿只斤氏。※术赤之子,钦察汗※拔都弟。拖雷监国二年(1229)遵成吉思汗遗命,与诸王拥戴窝阔台即汗位。太宗七年(1235),随拔都参加※“长子西征”,深入欧洲中部。十三年(12
即“另记档案人”(551页)。
又记作“赛咿奢”。契丹语,意“月好”。契丹族对“中元节”(七月十五日)的称谓。依俗,节前三天(七月十三日),夜,契丹皇帝离开行宫,向西30里设帐寝宿,先于该处备好酒馔,十四日,皇帝与诸
渤海国第十五世王。一说为※大玮瑎子。唐天祐四年(907,一作三年)玮瑎死,继位。多次遣使朝贡后梁、后唐,两次派裴璆使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即位不久,与西邻契丹关系日趋紧张。在与契丹交界之扶余府驻重兵“
1799—1843清朝大臣。字安敦,号爱山。蒙古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嘉庆进士。历任知府、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升山东巡抚。二十年,英军侵犯天津海口时,力主妥协投降,支
藏语音译,意为“人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很少的※差巴(支差的人),又缺少劳力,支不起乌拉差役者,降为支此种差役,专门出人役,终年自带口粮,无偿为土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所设之哈儿分卫均作哈尔费延卫。
苗疆古迹。又名吴公祠或吴鹤堂。建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是苗民为纪念苗族教育家※吴鹤自筹资金所建的祠堂。吴鹤为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境)人。曾在苗疆开办学堂,招收苗族生徒,义务教学。为使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考试内容为由蒙文翻译成满文。由提督满蒙学政主试。试题初于满文《四书》内出题。乾隆元年(1736),改以满文《理性》、《小学》内出
?—1637或1638明末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首领。又作达赖台吉、巴图尔达赖台吉。绰罗斯氏。17世纪初,游牧于额尔齐斯河至伊施姆河间。曾与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剌领导抗击喀尔喀和托辉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