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旭烈兀

旭烈兀

1217—1265

伊儿汗国创建者。又译旭烈、吁里兀。蒙古孛儿只斤氏。※拖雷子,元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弟。元太宗七年(1235),随宗王拔都西征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诸国。十三年,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与速不台等分军5路,大败马札儿军于漷宁河,取马茶城(今布达佩斯)。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于阔帖兀阿阑与诸王拥戴蒙哥即汗位,受命察视持异议的失烈门等窝阔台系诸王动静。宪宗三年(1253),任蒙古第三次西征统帅,出征未服诸国。六年,灭木剌夷(在今伊朗),八年,破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灭哈里发政权。九年,分兵3路侵入西利亚(今叙利亚),连破阿勒颇、大马司革等城。翌年,闻蒙哥死讯,留先锋怯的不花代统军继续征进,率军还波斯。得悉忽必烈即汗位,遣使表示拥戴,并指责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举。中统三年(1262,一说二年),因杀害拔都系后王及屠伊斯兰教徒等因,与钦察汗别儿哥发生战争,互有胜负。后以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为中心建伊儿汗国。至元元年(1264),被忽必烈正式册封为伊儿汗,统辖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以子阿八哈等为长官分辖各地,并于阿剌塔黑驻夏之所兴建宫殿,于库亦城建庙堂,在蔑剌合建天文台。

猜你喜欢

  • 察哈尔镶白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独石口外,东与南接太仆寺牧厂,西至察哈尔正白

  • 浇河城

    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南。古西羌之地。东晋末年,吐谷浑王阿柴(才)建。十六国时,后凉吕光得其地置郡,治所在浇河城。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复入吐谷浑。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23),拜阿柴为

  • 铜丝网络

    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有两种:一种为手足网络,一种为全身网

  • 史禄

    越人。秦时为监郡,故多称史监郡。秦始皇为巩固对岭南的统一,发兵50万伐百越,受命开凿运河,沟通湘、漓二水,转运粮饷。河长60余里,流经地势比降度大,故在沿河置陡门26座,舟入陡门,顺次启闭,通过改变水

  • 葫芦国

    亦作“葫芦王地”。指云南省沧源的班洪、班老、永邦和班况( (1961年已划归缅甸)等地区。因当地佤族相传人最早是从葫芦出来的,故其名可能与此有关。也有以此泛指佤族聚居的阿佤山区。

  • 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一作图什业图汗部。以汗号得名。喀尔喀初无汗号,自成吉思汗十八世孙阿巴岱赴唐古特(西藏)谒达赖喇嘛,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称汗,至其孙衮布始称土谢图汗。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

  • 代乐王

    吐谷浑王族慕容明号,因居乐州故名。见“慕容明”(2436页)。

  • 八旗兵

    清代兵制之一。为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由满、蒙、汉以及其他各族的※“旗人”组成,故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8年来所累编的※牛录,初建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

  • 皇始舞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创制之舞。皇始三年(389),拓跋鲜卑所建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拓跋珪令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并作“皇始舞”,以明开基始祖(拓跋力微)之业。十二月,珪临天文殿,

  • 吴内格巴克什

    ? —1635后金将领。蒙古正白旗人。初率妻子归附努尔哈赤。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从征乌喇部,以功授三等副将世职。天命十一年(1626),从征明,攻宁远,未下,奉命击觉华岛,败之。以性聪敏,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