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明边墙

明边墙

明代辽河东西民族区域分界线。明廷为防备兀良哈蒙古三卫和女真各部骚扰汉族聚居区,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稳定统治而设立的防线,简称“明边墙”。共分三段,即辽西边墙、辽河边墙和辽东东部边墙。辽西边墙始修于明正统七年(1442),西南起自长城,经铁场堡(今辽宁绥中县境),东北行过宁远(今辽宁兴城市)北境、锦西,至义州(今辽宁义县),再东行至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北黑山附近白土厂门。辽河边墙为最先修筑的一段,正统二年(1437)始筑,至七年完成,南起白土厂门,折向东南行,经台安、盘山,于三岔河处过辽河入海州(今辽宁海城县),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辽阳西黄泥洼、沈阳西老边,再北上至刻石佛寺过辽河,沿河西岸北行,再过辽河至中固城附近定远堡,沿辽河东岸北行达今昌图县清阳堡,东行至开原东北20余里的镇北堡。辽东东部边墙筑于成化十五年(1479),为开原至鸭绿江的一段。西北起开原镇北堡,南至抚顺,东南行,经本溪清河城、碱场,南行经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再东南行直达今丹东市九连城。全长合1760余里。沿边设堡98座、墩台849个、路壕29941丈。各边堡皆派兵丁戍守,总计官兵95000余人。建筑材料因地而异,有土墙、石墙、砖墙、木墙、山险墙等。

猜你喜欢

  • 崇厚

    1827—1893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字地山。两江总督庆麟子。道光举人。初任知州、盐运使。咸丰十年(1860),署盐政。同僧格林沁治畿辅水田,劝垦葛沽、盐水沽沃卤地4200余亩。同年,协恭

  •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

  • 至元新路

    元法令类编。何荣祖奉命编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颁行。元初沿用金《泰和律》,至是始有自纂的法典。是以当时陆续颁行的各种法规为依据,按一般法典体裁和行文格式编写,并加以分类编次而成的,全篇分为公

  • 拔协

    书名。相传为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在位)时大臣拔赛囊所撰。据《贤者喜宴》载,原《拔协》分《纯正拔协》、《大拔协》及《中拔协》三种。《拔协》藏文意为“拔(赛囊)所述”。此书主要记载赤松德赞诞生、宴

  • 喜喇穆呼尔至图固哩克驿道

    清代外蒙古驿道。由张家口驿站起北行,在内蒙古境内者18站,由第十九站喜喇穆呼尔起再北行,进入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境,第二十台布隆,第二十一台叟吉布拉克,第二十二台托里布拉克,第二十三台图固哩克。全程400

  • 安济哈雅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玛纳斯县西。以饶水草,宜耕牧,旧为准噶尔部噶勒藏多尔济侄扎纳噶尔布驻牧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扎纳噶尔布因受阿睦尔撒纳宰桑呢吗蛊惑,杀噶勒藏多尔济,与呢吗等合兵,自其地移居

  • 钦定续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书名。简称《续纂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前后有五部。一为嘉庆十七年(1812)敕撰,十九年(1814)殿刻;满汉合璧,分48卷,48册。二为道光十六年(1836)敕撰,十九年(1839)殿刻;满汉合璧,7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奇勒稽思诺尔之东。东至托果诺尔接军台界,西至桃赉图接本部左翼左旗界,南至达兰图鲁库,北至奇勒稽思诺尔接杜尔伯特游牧界。有佐领2。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康熙二十七年(

  • 月氏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吐火罗国所治遏换城(又称阿缓城,位于今阿富汗北部)置,以其王叶护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蓝氏、大夏、汉楼、弗敌、沙律、妫水、盘越、忸密、加倍、粟特、

  •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

    参见“哈柯文化促进会”(16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