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钞
元代专指破损之钞。又称烂钞。大都及诸路设交钞库(又称行用库)作为兑换机构,以昏钞易新钞(又称料钞),每贯纳工墨费30文。由库官监视司库辨验确系真钞,别无挑剜接补诈伪短少,即准予调换。凡贯百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不得视为昏钞。成宗大德二年(1298),户部又制定25样昏钞倒换体例,具体规定何种准予倒换或不准倒换。所换昏钞在倒钞人当面加盖讫退印入库,每季各路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或行省烧钞库焚毁,由行省或廉访司官监烧。
元代专指破损之钞。又称烂钞。大都及诸路设交钞库(又称行用库)作为兑换机构,以昏钞易新钞(又称料钞),每贯纳工墨费30文。由库官监视司库辨验确系真钞,别无挑剜接补诈伪短少,即准予调换。凡贯百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不得视为昏钞。成宗大德二年(1298),户部又制定25样昏钞倒换体例,具体规定何种准予倒换或不准倒换。所换昏钞在倒钞人当面加盖讫退印入库,每季各路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或行省烧钞库焚毁,由行省或廉访司官监烧。
即“合懒路”(835页)。
书名。明代李化龙撰。15卷。明万历(1573—1620)中,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市)宣慰使杨应龙恃险作乱,明廷命李化龙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率兵讨平。以其地改2府、1州、8县。事后,李化龙搜集明廷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初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周书》加※“褥萨”为十三级)“大官”中的第九等。位于※“太大使者”,※“大使者”(汉魏史书中记载的高句骊国官名无此区分,仅名为※“使者”,为第七
靰鞡鞋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温他”。靰鞡鞋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然各族制作用料不一,称呼也不同。赫哲族制做温塔,以鹿、野猪、熊等兽皮和怀头鱼、哲罗鱼、细鳞鱼、狗鱼、鲑鱼皮为原料。鞋底、鞋帮以整张皮制
明代东蒙古城镇名。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兴建,由投靠俺答汗的白莲教徒丘仝等组织汉族工匠施工。约建成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据《三云筹俎考》、《大清一统志》等所载,地点在※丰州滩西部,约在今土默特
河名。即今永定河。辽代始见其名。一作芦沟河。大定十年(1170),金政府议决疏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因山东岁饥未动工。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并提出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白河
见“萧仲恭”(1993页)。
清朝官员。原藉蒙古,隶满洲正黄旗。姓博尔济吉特氏。字景苏,号觉迟、井苏。光绪元年(1875)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累官侍讲学士、科布多参赞大臣。著有《散木居奏稿》25卷,《犬羊集》1卷续编1
即“旻宁”(1413页)。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乌古孙、温古孙、乌孙。居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金朝建立后,居地有变动。有的迁到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