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果洛克族

果洛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果洛、俄洛、郭罗克等。拉加寺以西积石山一带藏族部落专称。为古代西羌、吐蕃、蒙古等各族在长期相处中融合而成。初俱居住于大、小金川上游及三都昆仑河一带。清中叶后,因惧官军征讨,始移驻青海玛沁雪山及巴颜喀拉山之间。有上、中、下之分。辖5大族:阿郡日模族、阿郡工模族、娃西色多族、康尔干族、康色尔族;24小族(一说大小部落有200多个):可可马族、汪干得巴族、讫谦多巴族、乃马族、阿十旦族、仁庆现族、舍苛马族、打朵族、保吾族、戳尼牙哈族、完达族、节冷族、喀囊族、得浪族、巴札族、宗可得马族、宗可麦马族、则娃族、乾葱族、刚车族、昆洒族、娃当族、喀昂族、石大五麦仓族等。有总千户1人,千户3人,辖5万余户,20余万众。有女首领1员,驻黄河南岸昆干等地。多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信奉喇嘛教红、黄二教派。通用藏语安多方言。由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组成。习尚与其他地区藏族大同小异,不论男女老幼,一般都有一串念珠。男性发辫有“留海”。男女恋爱比较自由,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也有兄弟同娶一妻的。俗重礼节,热情好客。大都居住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的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

猜你喜欢

  • 甘木里

    即“哈密”(1630页)。

  • 海孜那奇

    清末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作在则奇。新疆和田人。和田阿奇木伯克之子。曾任拜城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六月库车起义爆发后,秘密逃回和田,利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发动“圣战”,推举宗

  • 舅舅钱

    旧时傈僳族结婚时送给舅家的礼金。傈僳族实行姑舅优先婚,女孩自幼许配给舅舅家做儿媳。舅家也很早就准备耳环、手镯等订婚礼物给小姑娘佩带,作为长大后必须嫁给舅家男孩的标记。只在舅家没有男孩可以匹配或不愿娶时

  • 额什丁

    伊斯兰教大毛拉。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之引导者。其祖先被成吉思汗带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后转至察合台汗国东南部定居。其父扎马鲁丁曾劝说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

  • 君基太一神

    契丹民族所信奉的一种福神。《辽史·国语解》释:“福神名。其神所临之国,君能建极,孚于上下,则治化升平,民享多福。”《太祖纪》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年(915),“君基太一神数见,诏图其像。”太一神源于

  • 高升太

    即“高升泰”(1916页)。

  • 黄平县

    县名。民国三年(1914),改州置。今县地,唐为新兴县,属牂州,旧州地为韶明县,属充州。宋绍兴元年(1131),筑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黄平府,别置上塘长官司,平溪上塘骆家等处长官司,葛浪

  • 弗朵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弗朵河卫、佛朵秃河卫、费克图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斡兰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以贾令哈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

  • 插牌

    旧时土族聚会制订乡规民约的活动。流行于青海互肋、民和、大通等地。春播后,为保护庄稼和村民的公共利益,各村或数村联合于夏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民众集会,商议全年的有关事宜,制定乡规民约,并立牌书之,故名。后虽

  • 库吞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城里跟来的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清末民初,鄂伦春族对外交换逐渐发展,开始出现此神。过去这里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跳神认为是其作祟所致,相信供祭它病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