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着”、“朱”等。含义有二:(1)家、家庭或同一个※撮罗子里的人,是对父系小家庭的称呼。一般以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少数包括三代人,最多的为四代人。男子中的长辈是家庭中的主体或家长,祖父在时是祖父。祖父去世后是父亲,父不在时是儿子,儿子中又以长子或善于理家者主持家务。若干个柱组成一个家庭公社(鄂伦春族称“乌力楞”,解放前已演变为农村公社)。(2)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对一种圆锥形帐篷的称呼,分别称“仙人柱”、“萨喜格柱”。

猜你喜欢

  • 橐离

    东北古国名、古族名。一作索离、稿离、橐离。来源史无明载,一说是东夫余被高句骊灭后北逃的一支。所指和所在无定论,一说当即北夫余,或其先世,地在今嫩江以东,东流松花江以北的呼嫩平原,中心地在乌裕河流域;二

  • 清会典

    书名。清典制文献。原名《钦定大清会典》,或称《大清会典》。清官修。记载各级行政机构的编制、职掌、事例,为清朝一代典章制度的总汇。仿《明会典》修,但其不追溯前代,只谈当代的典章事例。清修会典始自康熙朝,

  • 西北民报

    民国时期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在内蒙古创办的机关报。1925年,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委托共产党人蒋听松创办。社址设在包头东河区西阁外北头振业里。初期为石印,后改铅印。每日出版对开一张,4版,刊登国内外大事,

  • 牢羌

    西羌的一支。参见“牢姐羌”(1169页)。

  • 伊尔根

    满语音译。满洲人对平民百姓的称谓。是人民、黎庶、齐民等称的同义词,属被统治阶级中的一个阶层。此词,并不是专指满洲、蒙古、汉军中百姓,如“明国伊尔根”,即指明王朝统治下的百姓。后金天聪(1627—163

  • 钦廉上思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地区武装起义。亦称“戊申马笃山之役”。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夏历二月二十五日,孙中山派黄兴率领壮、汉等族武装志士200余人攻占钦州(今广西钦州),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小峰

  • 天授通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年间(1034—1048)。铜质。

  • 密拉河卫

    见“木束河卫”(259页)。

  • 元象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538—539年,凡2年。

  • 顶圈

    朝鲜族传统的辅助搬运工具。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稻草或布制作,呈圆圈状。一般为农村妇女使用。当搬运瓦盆、包裹、篮子、筐等物体时,先将顶圈垫于头顶,然后再将物体置于顶圈上。不仅可以使物体放置平稳,亦可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