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榔规

榔规

苗族习惯法规。苗语称“勾榔”,“榔”意为“公约”。内容包括:对农业生产的规划,债务纠纷的调解,奸淫盗窃及其他犯罪的处罚等。如正月挖田、挖土;二月犁田;三月施肥、撒秧谷;四月五月插秧;六月薅秧除草等;偷窃牛、粮食等,初犯罚银33两,再犯用火烧死;欠债不还者,亲属有责任代偿;租种田地,租佃者平分收获物;通奸男子要赔偿相奸者丈夫88两或99两银子;凡听任牲畜或家禽践踏或偷食农作物者亦要赔偿等等。民间关于田土、山林、婚姻等方面的纠纷,可由※寨老、※六方按照榔规条款处理,更多的采取说服调解使双方达成协议。制裁办法轻则罚款、开除“款籍”,重则处死。争执不下时,采用神明裁判之法决定。规约由各寨六方或寨老、族长等于※“议榔”(议事会)上共同协商议定。决定后向群众宣布,经群众认可始生效,方可执行。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正二月间开议榔会议一次。每次可按具体情况增减公约的内容。议榔会后,杀牛分食之,以示每户已知榔规内容。各地规约大同小异,罚款多少视各寨具体情况而定。苗族无文字记录其规定,而以唱歌形式世代相传,这种歌辞称为“理辞”或“议榔词”。

猜你喜欢

  • 贺若弼

    544—607隋朝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贺若氏。西魏右卫将军贺若统孙,隋申州刺史贺若敦子。善骑射,解属文,有文武才略。为周齐王宇文宪所器重,引为记室,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拜

  • 预龙族

    西域古族名。分布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以西,于阗(今新疆和田)以东。从事游牧。语言属突厥语族。宋明隶属于高昌。

  • 蔡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名。系噶举派之一支。源出达布派。创派人为喇嘛祥(1123—1193),因在蔡地方建蔡公塘寺,故又名祥蔡巴。其人早期依达布拉结弟冈波巴学法,传“俱生和合大手印”,以此立派传法,谓之蔡巴噶举。

  • 青海和硕特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和硕特人专称。首领主要为固始汗、哈纳克土谢图,色棱哈坦巴图尔之裔。清崇德二年(1637)起相继移住,初分左右两翼,由固始汗子10人分领。左翼达延汗、鄂木布、达兰泰、巴延阿布该阿玉什。

  • 阿卜萨湖

    见“忽汗海”(1488页)。

  • 察合台文

    13世纪到20世纪初分布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和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因其主要用于以成吉思汗次子的名字命名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统治的地区而得名。察合台文

  • 苻师奴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前秦太安元年(385),苻丕在晋阳即帝位后,与兄苻纂率壮士3千投奔之。被封为尚书、永平侯。次年,与兄率众数万奔据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太初二年(3

  • 门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多数自称“门巴”,另有“主巴”、“勒波”、“学增”、“达巴”、“舍杜本”等带地域概念的称呼。该族源于古门隅土著居民立、丘、皮修木、那木修等众多部落及叶邦人、荣普人、布热白人、莫巴陇巴

  • 孟心史

    见“孟森”(1557页)。

  • 完颜蒲察

    ?—1129金朝宗室、大臣。亦作完颜蒲查。女真族。完颜氏。穆宗盈歌子。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从太祖阿骨打败辽将赤狗儿于祥州(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伊通河北岸)东。太祖收国二年(1116),与咸州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