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罔氏
即“汪芒氏”(1121页)。
即“汪芒氏”(1121页)。
西夏军职名之汉译名,又称敢卜、绀孛、臧卜、甘卜、甘普等,多指地方守将军职,西夏人多以此为名。一说采自吐蕃“赞普”之徽号而用之。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额伊瑚卫。永乐四年(1406)三月,女真首领例罗等21人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命例罗为指挥同知,余为千百户镇抚。正统十年(1445)十二月,卫指挥奴答曾入京朝贡。治
藏语音译,意为“大外相”,《新唐书·吐蕃传》意译为“都护”。吐蕃掌管外事的官员。与《唐蕃会盟碑》中之“纰论伽罗笃波”相当,其地位当在“同平章事”之列。参见“纰论”(1265页)。
唐朝官员。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源氏。先世为河西秃发氏,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唐宰相※源乾曜族孙。初为中书舍人,与杨滔、刘令植同删定《开元新格》。历刑部、户部二侍郎、尚书左丞。开元十三年(
见“槐因亦儿坚”(2312页)。
沙俄为扩大自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通州至天津的陆路贸易,和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同治元年二月四日(1862年3月4日)在北京签订。共21条款。第一、二两款规定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准许俄国小本经营
见“虎拦哈达”(1385页)。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大兴安岭支脉。辽时称七金山。最高处在乌珠穆沁旗与巴林旗分界处。山容不甚险峻,惟岩石嵬巍,暴露山面。原有的森林因清乾隆时为山火所焚,只有分散的桦、榆等树。清朝视为边防重地、设
?—554或555东魏、北齐官员。字百年。太安狄那人。一说为匈奴破六韩氏(孝文帝时改为韩氏)。北魏永安(528—530)年间,高欢镇晋州,被引为镇城都督。普泰元年(531),随欢起兵信都。次年,从破尔
撒拉语音译,意为“户长”、“长老”、“头人”。旧时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内部事务的管理者。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每个孔木散都有各自的哈尔,多由富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