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喇扣肯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多罗弼哩克图郡王※舍楞从子,巴图尔乌巴什子。明末,因祖辈未随土尔扈特部西迁,留牧伊犁境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随叔父舍楞逾喀喇玛岭奔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归牧于敦罗布喇什治下的土尔扈特汗国。三十六年(1771),复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同年入觐承德,诏封固山贝子,赐号乌察喇勒图,授札萨克。三十八年,授新土尔扈特副盟长,辖右翼旗务,赐札萨克印。四十年(1775),再次入觐承德,参加木兰行围。四十八年(1783),诏世袭罔替。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多罗弼哩克图郡王※舍楞从子,巴图尔乌巴什子。明末,因祖辈未随土尔扈特部西迁,留牧伊犁境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随叔父舍楞逾喀喇玛岭奔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归牧于敦罗布喇什治下的土尔扈特汗国。三十六年(1771),复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同年入觐承德,诏封固山贝子,赐号乌察喇勒图,授札萨克。三十八年,授新土尔扈特副盟长,辖右翼旗务,赐札萨克印。四十年(1775),再次入觐承德,参加木兰行围。四十八年(1783),诏世袭罔替。
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老”。汉孝景帝二年(前155)令男子年20始服役;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年12以下,66以上为“老小不事”
波斯语音译,义为“羊毛织品”、“长毛呢”。《元史·舆服志》:“速夫,回回毛布之精者也”。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元代为制作※天子质孙服的原料之一。参见“质孙宴”(1467页)。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塔剌赤”、“塔剌斥”、“塔儿赤”等。意为“掌酒者”。《元史·兵志》:“掌酒者,曰答剌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据《元史·舆服志》,在殿上执事中有答剌赤20人。另于
金代女真语,汉意为“釜”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
?—1213西辽国主。1177—1211年在位。契丹族。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孙,仁宗※耶律夷列次子。父卒于绍兴十三年(1163),时年尚幼,由姑母承天太后普速完称制权国。崇福十四年(1177),普速完
台湾高山族赛夏人一种特殊祭仪。又称帕司他矮。相传台湾先民中有过一种小黑人,身材矮小,动作敏捷,气力极大(据考证,在人种学上属尼革罗种尼格利陀人),后被赛夏人祖先消灭,为避免矮灵作祟,赛夏人每两年的阴历
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把木鼓房供过的旧人头骨送至鬼林安放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当地较大的宗教活动之一,各个村寨每年举行,次数不等,一般是在阳历十月至来年四五月间进行,通常在献牛户房前举祭。开祭时,由巫师牵
珞巴族对调解人的称谓。又作根东、格杭杜、布胡特。一般自然形成,亦有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阅历资深、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或少数女性充任。调解村寨或氏族内外的纠纷,受人尊
1904年英军上校荣赫鹏强迫噶尔丹寺长罗生戛尔曾等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清政府不予批准,为挽回主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等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专
族名。云南耿马、澜沧一带傣族的自称。因使用傣绷文而得名。参见“傣”(2242页)、“傣族”(2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