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洱海丛谈

洱海丛谈

书名。清代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文殊寺僧同揆(号轮安,俗名文果)撰。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1卷。内容有关大理等地佛教寺院和灵异事迹以及南诏大理国史事。系据《南诏通记》、《滇载记》、《南诏野史》诸书和作者见闻所编纂。对研究大理地区和白族历史有参考价值。其见闻尤为珍贵,可补史载之不足。“民家”(白族)、“军家”(汉族军屯户)之说,始于该书。

猜你喜欢

  • 定王

    ①渤海国第七世王大元瑜的谥号。元瑜于唐元和七年(812)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元瑜”(79页)。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阿里不哥子玉

  • 赤谷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魏书·西域传》。《新唐书·地理志》作赤山城。汉代为乌孙国大昆弥(王)治所。汉宣帝时(公元前73—49年),曾遣长罗侯常惠率领三校军士屯田赤谷。南北朝时,乌孙西迁葱岭前

  • 朵甘思宣慰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名。又作朵甘宣慰司。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初,命星吉监藏为宣慰使。十八年(1385)正月,定秩正三品。景泰三年(1452),明廷从灌顶国师赞善王班

  • 柘支

    见“者舌”(1348页)。

  • 佤语音译。俗称“人头桩”。旧时云南西盟佤族村寨专门放置供奉人头的木桩。高约一米,顶部或背后挖有洞,用以存放头颅,置于村寨附近的鬼林中。过去佤族盛行猎头祭谷之风,猎来的人头先放在木鼓房中供祭专司稻谷生长

  • 议榔

    苗族民间议事会。类似古代※门款制。亦称勾夯、春酒会、里社会议、丛会、埋岩会议等。各地名称不同,性质基本相似。源于氏族议事会,亦是继氏族公社解体后沿袭其旧有的民主选制度而产生的地缘性榔款组织。氏族每个成

  • 乞伏司繁

    ?—376十六国时期鲜卑乞伏部首领。陇西鲜卑人。西秦建立者※乞伏国仁之父。先世居苑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约东晋咸和四年(329),父傉大寒卒,嗣为首领,率部迁于度坚山。咸安元年(371),为前秦苻坚

  • 朋措南杰

    1566—?明末清初青海瞿昙寺高僧,第一代堪布。藏族。出生于云畦家族。13岁,于青海湖畔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出家。18岁赴西藏,由赤强巴嘉措堪布受沙弥戒。在阿里扎仓,拜端拉巴堪布为师,3年中勤学《集类学

  • 陶正春

    即“陶新春”(1960页)。

  • 瓜尔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