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在湖南农民运动影响下,桑植成立农民协会后在泸溪等地亦相继建立。党中央派贺龙、周逸群等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展开游击活动。1929年春,建立湘鄂西苏维埃政权,解放鹤峰。5月解放桑植。以两县为湘鄂西革命中心。继在龙山、五峰、宣恩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燃起湘鄂西地区革命烽火,并与国民党独立十九师向子云旅展开激战,粉碎敌人多次围剿。同年8月,湖南军阀鲁涤平、何键以两万兵力进攻。9月,红军第二军转战鄂西,相继解放五峰、长阳。1930年5月,成立中共湘鄂西特委,红二军与红六军会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周逸群任书记兼军团政委,贺龙为司令员。北起潜江,南达洪湖,沿清江、澧水西至武陵山区,包括桑植、鹤峰、五峰、建始、龙山、宣恩、大庸、永顺、慈利诸县,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湘鄂西特委领导下与国民党及地主团防武装展开斗争。各族人民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在湘鄂边境崇山叠岭中坚持游击斗争,并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支援红军。1933年,在咸丰成立鄂川边区独立团,打土豪、分田地。1934年10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会师,在桑植、大庸、永顺、龙山等县深入土地革命,扩大武装,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湘鄂西革命活动中心由鹤峰转移到永顺一带。11月全歼国民党黔军五万余人。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许多土家族、苗族青年都参加了红军。

猜你喜欢

  • 西平郡王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吐谷浑为唐将李靖所败,国都伏俟城(今青海铁卜卡古城)陷,降唐,太宗封吐谷浑王慕容顺为西平郡王。

  • 委兀慎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名。又译“畏吾儿沁”、“委兀儿趁”、“威兀慎”、“威武慎”等。原为西蒙古※乜克力部的分支,即畏兀儿近族。成化(1465—1487)初,其首领癿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率该部入居河套地

  • 中行说

    西汉时匈奴谋臣。燕人。原为汉朝宦者。汉文帝六年(前174),匈奴老上单于初立,汉帝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单于为阏氏(单于妻)。使其伴送公主,初不奉命,强之乃行。至后降于匈奴,不归,受单于宠信。屡教单于勿变胡

  • 漏籍户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漏籍户系指过去从未著籍的人户,他们要重新登录著籍,交纳丁税。

  • 合款

    见“门款”(135页)。

  • 哲理也台

    元书法家,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入中原后,寓居吴中。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进士,善书法。

  • 协邦木

    藏语音译。※封地文书(萨兴噶登)之一种。指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由达赖喇嘛或摄政盖印颁发的、写明某地或某领主产权及应负担和应减免差役、租赋的文诰。参见“萨兴噶登”(2010页)。

  • 经世大典

    书名。全名《皇朝经世大典》。元代官修政书。赵世延、虞集等编撰。至顺二年(1331)修成。参照《唐六典》、《宋会要》体例,汇集元代典制、档案公文,很少润色加工。凡880卷,目录12卷,附公牍1卷,纂修通

  • 昔宝赤万户府

    即“失宝赤万户府”(592页)。

  • 泰宁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泰宁县(今吉林省白城市西南)。仁宗延祐四年(1317),升泰宁府置。英宗至治三年(1323),以泰宁县5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