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清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人)撰。作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滇任禄劝知县,后掌省育才书院。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惟成大志多记见闻,而萃多钞录旧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凡13卷,九年刻之,收入《二余堂集丛书》。有《问影楼舆地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云南丛书》等版本。分13志,即崖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等,各为1卷。《志蛮》卷扼要介绍了云南诸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对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有参考价值。
地方志书。清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人)撰。作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滇任禄劝知县,后掌省育才书院。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惟成大志多记见闻,而萃多钞录旧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凡13卷,九年刻之,收入《二余堂集丛书》。有《问影楼舆地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云南丛书》等版本。分13志,即崖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等,各为1卷。《志蛮》卷扼要介绍了云南诸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对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有参考价值。
即“完颜亨”(1144页)。
土族他称。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尔剌、阿而剌、阿鲁纳、阿鲁剌惕。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之子抄真斡儿帖该第三子阿鲁剌惕之后裔组成。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博尔术即出自该部,自幼随从征
书名。清王仁俊辑。成书于光绪三十年(1904)。共7卷,其中正文4卷,补遗1卷,作者考1卷,逸目考1卷。另附有辽史艺文志补证1卷。是继《辽文存》后辑录辽文之书,内容有诗、诏册、敕、表、奏疏、上书、铭、
见“兀列河卫”(110页)、“兀里河卫”(110页)。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阿力路协领公署”。“力”,一作“里”。因所管居民分布在阿力河一带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衙门的大管家。主要经管寨内财粮收支及牛场交的酥油。月工资6斗青稞,一般由大头人充任。任期长短不一,取斗决于土司的信任程度。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和勒索财物。
见“哥吉阿卫①”(1836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12宫皆设有瓦里。浑只为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瓦里。
古西域国名。为北匈奴西迁过程中留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之部众所建立。至南北朝时已有地数千里,人口20余万。凉州人犹称之为“单于王”。风俗语言与高车同。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日三澡漱,然后饮食。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