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甘肃省方志。清许容、李迪编撰。50卷,雍正六年(1728)始修,以摘录历代《陕西通志》中有关甘肃省资料和境内府、州、县旧志为主,分图解、星野、建置、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关梁、祠祀、贡赋、兵防、水利、驿递、蠲恤、盐法(附铁法)、茶马、物产、风俗、古迹、祥异、陵墓、封爵、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忠节、孝义、隐逸、流寓、仙释、方技、烈女、艺文、杂记等36目。系甘肃省首部通志,是研究清初甘肃少数民族史及地方史的重要参考书。今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
甘肃省方志。清许容、李迪编撰。50卷,雍正六年(1728)始修,以摘录历代《陕西通志》中有关甘肃省资料和境内府、州、县旧志为主,分图解、星野、建置、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关梁、祠祀、贡赋、兵防、水利、驿递、蠲恤、盐法(附铁法)、茶马、物产、风俗、古迹、祥异、陵墓、封爵、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忠节、孝义、隐逸、流寓、仙释、方技、烈女、艺文、杂记等36目。系甘肃省首部通志,是研究清初甘肃少数民族史及地方史的重要参考书。今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
见“山寨夷”(119页)。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北部,东、北接贵南县鲁仓千户部落,西临黄河,南接卡力岗。与兴德县夏卜让千户原为一个部落,数百年前,由甘肃夏河一带迁至青海黄南同仁一带游牧,因与当地部落纠纷,又迁至同德县。清道光
唐吐蕃山南地名,即匹播城、勃令驿及青哇(达孜)之别译。参见“勃令驿”(1584页)。
我国白马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松潘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等地,使用人口约11000多。白马语内部可分为3个土语,语音和词汇上稍有差异。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齐里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200余户。在乌什城西北沙图卡伦外鄂斯塔勒地方游牧,通伊犁。距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300余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佤语音译。“侬”意为“单方”,“麻”即“耕地”。解放前云南省西盟佤族地区对个体家庭自耕地的称呼。由于铁制的砍刀、斧、锄、铲、镰等农具从外族大量传入和广泛使用,使得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单独耕种已成为可能
见“觉昌安”(1753页)。
又称锡克沁千佛洞、焉耆明屋。“明屋,”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为古焉耆国的佛教遗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2公里处。分南北两区。大殿、佛塔、僧房均为土坯建筑,均已颓圮。出土大量佛头像、壁画残片
英军侵藏屠杀藏军事件。曲米森谷位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第三峰下。光绪三十年(1904),西藏官员赖丁代本率千余名藏军于此驻守以御英侵略军,并坚持西藏地方政府提出的英军必须撤回亚东边境,双方始可谈判的要求
见“捺钵”(20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