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盍什

盍什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春节。流行于云南怒江、丽江、大理、德宏、楚雄及四川凉山等地,具体时间各地不一,怒江地区一般在每年夏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期内择期举行。节前家家清扫室内外,在门前正中处的院场上插上数目与家里男人人数相等的松枝,以求来年无灾无病、吉祥如意。节日期间,家家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宰猪杀羊,酿制水酒。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粮食丰收,要将第一臼春出的釉米粑粑放少许于桃、梨等果树上。在吃饭前要先盛一碗饭菜给狗吃,以示对“狗给人间带来谷种”的回敬(傈僳族传说谷种是狗从天上要来的)。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即使身在外地,家人也要为其摆设碗筷。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互相拜年祝福,并聚集于村寨的公共场所一打场地,举行跳舞、对歌、比赛射弩等活动。怒江地区的傈僳族还在泸水登埂澡塘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歌会。解放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规定每年公历12月25日为傈僳族盍什节。

猜你喜欢

  • 祭熊

    图腾崇拜遗俗。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来源于对熊的敬畏。其俗:凡猎到熊后,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快到※“乌力楞”(家族公社)时,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嘎嘎”叫声,人们闻声,知

  •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

  • 阿旺益喜次臣嘉措

    1818—1876清代西藏热振寺三世(一作九世)呼图克图。生于欧柱鼎。道光四年(1824),经金瓶掣签,确定为热振活佛转世。七年(1827),为脣征阿齐图诺门罕,入色拉寺习经咒,考取兰占巴学位。十八年

  • 广惠寺北山五族

    藏族部落名。亦称门源北山五族或上五族,五族指兴马族(藏语称夏吾乃尔部落)、那楞族(藏语称尔克腾部落)、向化族(藏语称阿布藏部落)、归化族(藏语称班固部落)、新顺族(藏语称华热加多部落)。驻牧地界东起门

  • 僚市

    宋时壮族地区集市。因在僚人聚居地区开市,或以僚货为主进行交易而得名。在邕州晋城县(今邕宁县)附近的石溪口(今石埠)。僚人渠帅岁时在此经商,特别是马匹交易,故又称马会。

  • 额琳沁多尔济

    ?—1756清代蒙古王公。又作额璘沁多尔济。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第五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台吉旺辰多尔济随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乌梁海,复进

  • 要集

    见“纂要”(2591页)。

  • 奢崇明

    ?—1629明末四川永宁土官。彝族。世居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系永宁宣抚使奢效忠亲弟奢尽忠子。幼孤,由效忠妻奢世统抚养13年。万历(1573—1620)初,效忠卒,世统欲借其名以嫡长夺宣抚司印,聚

  • 高塞

    ?—1670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敬一主人。太宗※皇太极第六子。初封辅国公,康熙八年(1669),晋镇国公。居盛京,读书医无闾山,嗜文学,弹琴赋诗,著有《恭寿堂集》(《啸亭杂录》作《寿祺堂集

  • 公廨

    又称“社寮”。明清时台湾高山族村社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类似内地之村公所。“番社”土官、土目、通事常在此议事和裁决社内各种纠纷,遇有重要事务,则传集社众在此商议,故《东番记》载:“议事必于公廨”。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