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盗红绡

盗红绡

元杂剧剧本。杨景贤创作。景贤,蒙古族,从姊夫姓杨,一字景言,号汝斋。居杭州。善弹琵琶及作谜语。对杂剧创作和舞台实践均有经验。曾创作《刘行首》、《西游记》、《玩红楼》、《天台梦》等杂剧18种,此剧本即其中之一。描写剧中人因故盗窃红绡的故事。全剧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其中概括生活中各种矛盾,构成动人的戏剧冲突,曲词反映元代杂剧特有风格,宾白亦甚洗练。此剧及其他剧作,是作者以精通汉族文化的蒙古族的戏剧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猜你喜欢

  • 蒙古角

    见“毕利”(755页)。

  • 罗殿国

    古国名。一作罗甸国、罗国、罗施鬼国。唐宋时期牂牁地区乌蛮所建地方政权。唐开成元年(836),鬼主阿珮内属,被封为罗殿王,世袭爵,领罗殿国地,辖今贵州罗甸、贞丰、册亨、兴义、普安、普定、安顺、贵阳等地,

  • 蒲剌束

    即“颇剌淑”(2139页)。

  • 却藏呼图克图一世

    见“却藏南杰班觉”(982页)。

  • 地东宗

    旧宗名。原西藏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波密嘎朗王建立的行政机构。藏波战争后成为拉萨色拉寺领地,改称墨脱宗。见“墨脱”(2508页)。

  • 二审密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二氏族,即※乙室已和※拔里。※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分二审密为五。世与耶律氏族通婚,契丹开国后为国舅族,姓氏萧。有人以为,审密原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一个氏族,世

  • 索巴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索县境内。为哲蚌寺属部,由帕巴、尼巴、恰吾、索究、削巴、札仓诺玛等6个措哇组成。原属“霍尔王”,后供奉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复由五世达赖转赐哲蚌寺。

  • 卡基达安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高山族阿美人对村社首领的称谓。由群众推举有威信、办事公道,或劳动生产能手及对敌斗争的英勇者担任。对外代表村社进行各种外交活动,对内调处群众各种纠纷,主持村社性的重大祭祀活动,但决定村

  • 布孔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打牛祭

    旧时仡佬族祭祀习俗。盛行于贵州大方等地。人死1—2年后,丧家要举行祭祀亡灵。祭前用稗杆扎成亡者像,穿戴其生前服装,放置坟侧;用泡木扎一有4门的房屋横置家门前,谓之“翁车”。再用竹子扎成轿,将亡者像置于